之前一句话在网络行非常盛行:“要么读书,要么旅行,思想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如此流行,不难看出: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从思想和脚步上涉猎异域文化,对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著有《忏悔录》的圣·奥古斯汀曾说:“世界就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的一页。”
会一门别国语言,可能会是出国旅行时,让自己出行更顺畅的一件傍身利器。
说起外语的学习,首先映入大多数人脑海的,不是怎么学,而是诸如“我年纪大了,是不是学不好外语”或者“我没有时间”“我没有天赋”等等感慨。
本尼·刘易斯在所著的《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三个月外语流利术》一书,开篇就打消了多数人对于外语学习的疑虑。他直言这些挑战和障碍看起来像是无法突破的壁垒,但实际上它们仅仅是存在于我们脑海里的一些错误认识。本尼·刘易斯结合自己学习语言的经历,帮助读者克服这些明显的误区。
他21岁之前只会说英语,其他的语言学习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他意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考试或者为了提升形象这些表面动机,而是基于自己内在的真正热情,当明确了学习语言是为了使用、为了生活,本尼·刘易斯很快就找到了学习语言的窍门。短短几年后,他可以用12国语言流利地交流,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年度旅行者”,他著书,并打造、经营着世界最大最活跃的语言学习博客,将自己外语学习的经验和窍门分享给所有人,帮助着数百万人在语言学习中打破传统学习方法的束缚。
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于学习这种事情来说,每个人有各自的行为习惯和接受能力,也许作者所说学习方法和态度,读者并不能完全领略。但是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本尼·刘易斯学习方法还是有些许借鉴意义的,他从外语的“学渣”到“学霸”的过程,让他清楚地了解有些人看上去学得十分用工效果却寥寥的原因。对症下药,就更能让读者有意识地改掉学语言过程中的错误,事半功倍地进行学习。
1.语言学习没有年龄和天赋之分。
年龄是多数成年人拒绝学习语言的首要借口,有种很主流的偏见就是——只有孩子最适合学习语言了,成年人可能就学不会什么新的语言。也许孩童的记忆力有一定优势,但是成人对于规则的适应和语言的情景理解都比孩子要优秀的多。
另外的天赋论,也是很多人心里的门槛,本尼·刘易斯却用亲身经验告诉大家,这是个误区。并不是基因决定了你的语言能力,因为语言是一种社交工具,在实践中可以越来越好。使用和生活是语言进步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给自己贴上聪明的语言天赋这种标签而去说几句外语。
著名作家兼翻译家杨绛先生,当她决定翻译《堂吉诃德》开始,她便通读了五种英文译本,读后她深深感觉,如果想翻译好这本小说,一定要从原版的西班牙语翻译才行。于是,杨绛先生在48岁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3年后便能读懂艰涩的学术文章了。后来因为时代波动,她的译作辗转停歇,直到17年后,她才完成《堂吉诃德》的全部译文。之后因为杨绛先生的西班牙译作在国内大受欢迎,译作完成的十年后,西班牙皇室颁给杨绛先生“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的荣誉,奖赏她为西班牙文化在中国传播做的重要贡献。
48岁的高龄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可能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太迟了,杨绛先生却不畏缩,最终学有所成,可见年龄不是语言学习的障碍,从来都不是。而在十多年被打压的年岁中,杨绛先生为了续上译作也是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译来,这些努力不是天赋所能够解释的,这是源于事在人为的毅力和对做学问深深的谦卑态度。
2.内在热情是语言学习的持久动力。
去了解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其过程令人痛苦。所以当有人说不爱学外语,最直接的理由往往是:需要记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太浪费脑力。
对于每一种语言,词汇量都是基础要求,没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想说话脑中搜刮不出一个合适的词,就会让自己很快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而语言学习的进步就是在这样长期词汇积累和表达使用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个阶段,有时会让人沮丧,让人退却。
没有人能一下子讲出流利的外语,都是需要犯一些错误然后改正,然后再犯一些错误,然后再改正,学习的效果在这种不断改正过程中循环上升。在犯错后的心烦和长时间学习后的倦怠,是不能持之以恒的主要原因。
本尼·刘易斯在书中指出,在学习外语时,不断给自己设置小目标,在犯错改正后,要及时给自己设置难度更高的小任务,让自己远离“舒适区”。针对倦怠,他提出了类似“断电”的方法,在完成3个星期或者几个连续的任务,就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一天,给自己放个短假,像断电一样。而面对学习进程中的挫败感,又可以尝试所学语言的喜剧、漫画等方式给自己减压。
除了以上的心理方法外,本尼·刘易斯将自己和团队的外语学习经验也倾囊相授,把“关键词联想记忆法”、“间隔重复记忆法”、“用音乐来学习词组和整句”、“准备1分钟迷你讲话稿”等等记忆技巧用例子的形式讲给学习者听。虽然有些技巧并不适用任何人,单就我个人而言,对于单词来说,我并不会用音调来唱出词组和整句,学习单词更多的是联想以及背诵长句而非只记单词。看到书中列举的这些方法后,忽然发现间断重复这种方式可能也会对自己以后学习英语和德语有所帮助。
3.语言学习中的大胆与细心。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有这样的犹豫:自己才刚学两天半的外语,实在不好意思跟别人对话。《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一书却用一个章节的内容来鼓励学习者要大胆——学习的第一天就要开口。大胆说出来成为很多人犹豫的事,但正如本尼·刘易斯书中所言,对于一门语言,你可能犯下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是用错了词,还是语法错误?都不是。其实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没能让对方清晰地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既然语言的目的在于交流,那么第一要务就不是发音完美,而是让对方听懂你的意思。
在沟通中,语言学习的进步才是最快最有成效的,所以跨越不敢开口说这步,需要成人要向孩童学习那种不怕犯错的精神。因为是学习者,即使犯错,也不会有人耻笑。大胆地张口说话,表达自己,需要贯穿学习外语的始终。
在一些特定的语言学习技巧上,尼·刘易斯也罗列了很多语言学习中包括同源词、动词的变化、格位变化、阴阳性变化等等,这些在学习中积累的技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精准地发现外语表述中的规律和特点,顺其规则,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
4.足不出户也可以创造语言环境。
“态度胜过纬度。”
《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一书很明确地击碎了很多懒惰者说自己学习没有语境这一借口。没有好的语言课程和外语老师,没有一同学习外语的同学,没有在目标学习语言的国度生活或者旅行等等,这些都是学习者为自己营造的虚假障碍。在网络连接世界各地的今天,学习材料铺天盖地的,比起前些年语言学习者来说,当今学习外语过程简直是太幸福了。
去外国旅行或者居住学习外语,是不是最好的办法?答案并不是。初学者如果贸然到了新的国家,在陌生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生活上面对的困难会让人沮丧,从而打击学习外语的信心。而当对目标国的语言学习了一定程度之后,再出国旅行,对当地的风俗和景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经历的事情就会变得非常精彩难忘。
怎么找到外语交流的对象?根据网站推送的背包客、多元化的社交平台、同一个城市的外语学习者、其他的非母语的外语学习者、外语电视节目、DVD、书籍、漫画、电影等等,非常多的人士和媒介都可以成为外语沟通的对象。当我们怀有一颗真正想学习的心,方法总是比困难要多的。
《跟各国人都聊得来》封面《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三个月外语流利术》这本书中,作者将个人和团队的外语学习经验分享出来,值得借鉴。书山有路,途径颇多,若有的读者认同,则可利用书中的方法和技术增强自己学习外语的信心和技巧,也可以参与到作者经营的语言学习博客中,与数百万人一起畅快交流,共同学习。如有的读者不认同,也让人知道原来这世界上的另一端,还有人是如此学习外语的,学习方法能否推及自己暂且不论,作者不俗的经历和学习技巧亦是让人眼界大开。
尽信书不如无书,有关外语学习方法这类的书,其实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让读者思考学习方法,虽不能一味照搬,可借鉴之处还是很多。正如本尼·刘易斯所说:学习的最强工具应该是锲而不舍地、主动积极地和其他人用所学语言交流。开始去使用语言是学习的最好办法——JUST DO I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