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循环提问》

《循环提问》

作者: 慧眼蕙雨 | 来源:发表于2022-03-13 17:21 被阅读0次

终于总结好这次阅读,让我更加深刻理解,并对心理工作的科学性充满了敬畏,并对文化的通适和差异有了理解。科技和专业为人服务为目标,才能够融合,为生命的品质服务。这就是我始终坚持的方向。

循环提问

本书背景

1988年,当作者( 西蒙 德国心理医生|治疗师)第一次为中国心理同行介绍”循环提问”的系统治疗方法时, 大家经过几个夜晚的讨论, 结论是: 不符合中国的文化。

过去30多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上的飞速发展,更开阔的界面与国际交流,一代一代人在传承中发展出新的行为特征。于是,更多实践证实,地域和历史差异,文化不同,但婚姻的模式非常接近。循环提问,在中国作为系统治疗的工具,因为广泛被应用,因此在心理领域的功效,也在不断被验证,从未间断。

90年代初,中国少数心理专家,开始在系统治疗中引入“循环提问”。许多专家总结,这个工具的思维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智慧相匹配。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保持和来访者们一起漂流探寻;又不能失去目标的明确和专注;既要做教练,又要做参与者,这其间不仅靠深厚的技术在工作,更要靠智慧和对来访者真切地关爱。

貌似横冲直撞,却是谋定而动,功力深厚。

这本书的结构,就是将理论和实践,通过9个案例的拆解和案例后续发展追补,让阅读者完整深入掌握。


循环提问技术的介绍

循环提问是系统治疗师或咨询师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的重要性在实践里,相当于精神分析中释梦对于精神分析的意义。他们关注的,是某个通常不能被系统关注的,没有进入个体和集体意识的领域。通俗讲,当走着走着,惯性裹挟了看见和思维。循环提问给我们机会,跳出来审视,去探索破局和重塑之道。

系统治疗,也称为“长期的短期咨询”,咨询过程有周期届定,比如10次左右。但治疗过程可以持续一年或者更长,用电话回访、特殊情况返场等。

本书的技术框架:

1、流程-  每次10个步骤进行;保持灵活和必要性;

2、提问的原则- 7大提问原则

3、提问类型- 8大提问类型,其特殊性在于方式和风格

4、干预的目标- 2个

5、干预目标的标底类型-  3个

6、干预的方法- 13个 


本书的案例

案例一:施奈德一家

主题:婚姻

这是关于工程师和教育者的家庭,他们的困惑是,究竟是婚姻的质量造成了太太的抑郁,抑郁造成了婚姻的质量跌落冰点。

咨询呈现

治疗的意义、澄清背景和治疗师中立,对于咨询各个环节、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性。

案例二:巴斯蒂安一家

主题:不良嗜好成瘾

一位坏习惯造成健康损伤,进而威胁到生命的成年人,整个家庭陷入焦虑。

咨询呈现

负面思考的积极力量。所有参与人员共同设定治疗目标,咨询师一边随家庭“漂流”,一边护航目标。


案例三:格拉赫一家

主题:15岁女生怪异行为(在校成绩良好),由儿童精神医生转介- 家庭治疗

4口之家,中年全职妈妈和职业父亲,青春期姐弟 (15岁和12岁)

15岁女生,在校成绩和表现都不错,但体重超轻,严重洁癖,尿床,对父亲有攻击行为。

咨询呈现

黑色的想象,一起去真实面对。

那些长期在一起经历了发展的人,会互相证实他们的世界观。于是咨询的重点就在于“没有什么-新的- 综合症”。指出新的可能性。

影响- 父母与女儿的争论仍旧不断,但女儿的生理症状消失。

总结:成长动力出现时,父母才是关键。

案例四:卢卡斯一家

主题:成年的儿子如何独立

3个成年孩子和父母,一儿子想搬回父母家,他存在心理疾病,兄弟姊妹不愿意他搬回父母家。母亲觉得可以搬回来。

咨询呈现

将出现的问题外部化和拟人化,对改变保持中立。

当问题作为家庭一员被具象化,动力从内部呈现。有时候父母和孩子会以一种悲剧式的方式一起陷入困境。大家一起走入死胡同。

影响:对“不改变"持有积极态度。兄弟姐妹接受搬回来的想法,成年儿子自己发展出离家成长的模式。


案例五:迪茨一家

主题:分解过错

父母是天主教徒。父亲刚退休,母亲全职在家。哥哥和她都20多岁,

女儿因为一次创伤,出现幻觉。经过很长时间治疗,这次治疗后,医生强制要求,必须进行家庭治疗。

咨询呈现

过错归责,不要成为禁忌的话题。有些人喜欢把过错归于他人,有些人喜欢大包大揽过错和责任。这就出现了大家把问题焦点放在“过错究竟是谁的?”,同时也为过错赋予了权力。

治疗师分解过错的工作,就是把焦灼化解开,帮助大家一起冷静下来。

影响:后续,女儿对躺平和与父母继续争执,采取了家庭会议的方式。也分析自己碰到的困惑。行为本身的变化都是积极和成熟的面对问题的态度。

案例六:弗洛林先生和医生

主题:慢性化- 长时间处于治疗环境的影响

心理疾病者,长时间浸泡在治疗环境中,怎么找到改变的机会? 

咨询呈现

治疗环境,已经比家庭环境更熟悉。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已经为自己和他人赋予角色。咨询和治疗工作,集中在控制和被控制,责任和承担责任中划清界限。

会谈就进行了一次,后期弗洛林先生还是选择呆在治疗环境中。

没有特别消极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积极面。

影响:自己选择和被迫,是2种不同的状态。


 案例七:比格女士

主题:治疗师会导致慢性化吗?

比格女士因为婚姻,10年多都在咨询路上。轮换了大约7-8位咨询师。

咨询呈现

个别治疗的挑战:治疗关系,会进入自我证实的环路,会形成观点的争斗。

因为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都只在双方之间。

引入虚拟旁观者,打破如上模式。

作者认为:道路就是目标。是这样的吗?

系统治疗后,比格没有再找其他咨询师,同时发展了自己的生活规划和信仰。

案例八:福克斯女士-  陷入僵局的个体治疗

主题:医生会诊陷入僵局的个别治疗

一位心理疾病的患者和她的治疗医生来寻求系统性治疗。因为医生的治疗,由于患者始终的沉默反馈陷入僵局。

咨询呈现

与医生一起谈论患者。与患者一起沟通医生。帮助双方去观察彼此的互动模式。


案例九:舍恩贝格先生和舍恩贝格太太

主题:不良嗜好成瘾

一位开诊所的心理医生转介。先生和太太都在职场。先生赌博成瘾。他们把改变的期待放在心理治疗和咨询上。

先生承认自己是完全过错方,妻子对先生抱有教育的态度。

咨询呈现

把二人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家庭练习,作为治疗的一部分,表现出无比的动力。扰动表面上的和谐平静。

后续治疗陪伴是短期现场咨询的有效补充。

长期效果,双方在建立新的关系模式。


总结:本书案例,普遍性非常强。要求咨询师结构化、洞察力、技术力、视野和阅历要丰富而开阔。系统治疗让咨询师和治疗师有更好的工具和体系助人助己。

相关文章

  • 循环提问

    彼岸焦点分享第60天(2018.8.28) 循环提问是家庭治疗中的一门技术。刘友龙老师说,焦点技术中的循环提问...

  • 循环提问

    家庭治疗中的循环提问,就是指当着全家人的面轮流而且反复地请每一位家庭成员表达他对另外一个家庭成员行为的观察,或者对...

  • 《循环提问》

    第五周 阅读《循环提问——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是德国家庭治疗大师弗里茨西蒙(Fritz.B.Simon)和他的太太...

  • 《循环提问》

    终于总结好这次阅读,让我更加深刻理解,并对心理工作的科学性充满了敬畏,并对文化的通适和差异有了理解。科技和专业为人...

  • 循环提问-前言

    1.前言 “每一场治疗会谈都会形成自己固有的、独一无二的动力和秩序。” ==每一场咨询都有一个撬动点,静静等待来访...

  • 读《循环提问》

    读这本书,是因为李松老师的推荐,他说自己是这本书的忠实粉丝,已通读过三遍有余,但他也提前打了预防针,这本书没有想象...

  • 量变到质变

    其实阅读也是头脑体操,因为你是在提问、总结、归纳,再提问、再总结、再归纳,这么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循环帮...

  • 循环提问的意义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触发新的思考,引入新的信息和差异; 二是激发想象。比如,可以说,当困扰我们的问题突然不存在...

  • 【中原焦点团队】谢亚楠坚持分享925天:需要补课

    一、约练收获 1.本周第一次:《系统下的循环提问》复盘 收获: 循环提问的作用就是确认知觉。 家庭是一个系统,由于...

  • 思维实验和安全感:适度满足安全感,一旦最差时可以确保安全

    在看《循环提问》这本书,非常经典的案例对话故事,作为系统疗法,咨询师提问方式非常特殊和有趣,如向某人提问,不是问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循环提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xd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