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雪堂的小楷练字&书法中国传统文化
307 小楷抄诗经·商颂·那之什·那

307 小楷抄诗经·商颂·那之什·那

作者: beikerray119 | 来源:发表于2022-05-06 20:26 被阅读0次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商颂·那

    贡献维护者 朝阳山人

    《商颂·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殷商后裔宋国统治阶级所保存下来祭祀先祖的乐歌,纯属统治阶级颂扬奴隶主功业的宗庙乐章,主要表现的是祭祀祖先时的音乐舞蹈活动,以乐舞的盛大来表示对先祖的尊崇,以此求取祖先之神的庇护佑助。全诗一章,共二十二句,可分三层。一层六句,言奏鼓乐祖,祈求赐福;二层十句,极陈乐舞之盛美;三层六句,进一步表现对先祖的敬仰之情,总括全诗,结束祭词。此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虚写先祖的功业,实写祭祀乐舞之盛,语言生动形象,声调和谐优美。

    作品名称:商颂·那

    作者:无名氏

    创作年代:周代

    作品出处:《诗经》

    作品体裁:四言诗

    作品原文

    商颂·那⑴

    猗与那与⑵!置我鞉鼓⑶。

    奏鼓简简⑷,衎我烈祖⑸。

    汤孙奏假⑹,绥我思成⑺。

    鞉鼓渊渊⑻,嘒嘒管声⑼。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⑽。

    於赫汤孙⑾!穆穆厥声⑿。

    庸鼓有斁⒀,万舞有奕⒁。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⒂。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⒃。

    温恭朝夕⒄,执事有恪⒅,

    顾予烝尝⒆,汤孙之将⒇。[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商颂:《诗经》中“颂”部分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商颂是殷商后裔祭祀、追述殷商祖先的颂歌,今存五篇。那(nuó):形容美盛的样子。

    ⑵猗(ē):形容乐队美盛之貌。与,同“欤”,语气词。

    ⑶置:植,竖立。鞉(táo)鼓:一种立鼓。

    ⑷简简:象声词,鼓声。

    ⑸衎(kàn):欢乐。此处有“使其喜悦”之意。烈祖:对祖先的敬称。烈,功业显赫。

    ⑹汤孙:商汤的后世子孙,指主祭者。奏假:通“嘏”,告。

    ⑺绥:通“遗”,赠予,赐予。思:语助词。成:成功,成就。

    ⑻渊渊:象声词,鼓声。

    ⑼嘒(huì)嘒:象声词,吹管的乐声。管:一种竹制吹奏乐器。

    ⑽依:合,配合得恰到好处。磬(qìng):一种玉制打击乐器。

    ⑾於(wū):叹词。赫:显赫。

    ⑿穆穆:和美庄肃貌。

    ⒀庸:同“镛”,大钟。有斁(yì):即“斁斁”,乐声盛大貌。

    ⒁万舞:舞名。有奕:即“奕奕”,舞蹈场面盛大之貌。

    ⒂亦不夷怿(yì):意为不亦夷怿,即不是很快乐吗。夷怿,怡悦。

    ⒃有作:有所作为。作,指行止。

    ⒄温恭:温文恭谨貌。朝夕:从早到晚。

    ⒅执事:行事,从事,执行事务。有恪(kè):即“恪恪”,恭敬诚笃貌。

    ⒆顾:光顾。烝(zhēng)尝:指祭祀。冬祭为烝,秋祭为尝。

    ⒇将:佑助。一说奉祀,奉献。[2][3][4][5]

    白话译文

    好盛美啊好繁富,在我堂上放立鼓。

    敲起鼓来响咚咚,令我祖宗多欢愉。

    商汤之孙正祭祀,赐我成功祈先祖。

    打起立鼓蓬蓬响,吹奏管乐声呜呜。

    曲调和谐音清平,磬声节乐有起伏。

    商汤之孙真显赫,音乐和美又庄肃。

    钟鼓洪亮一齐鸣,场面盛大看万舞。

    我有助祭好宾客,无不欢欣在一处。

    在那遥远的古代,先民行止有法度。

    早晚温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见诚笃。

    敬请先祖纳祭品,商汤子孙天佑助。[4]

    创作背景

    《商颂·那》同《商颂》中的其他几篇一样,都是殷商后代祭祀先祖的颂歌。《毛诗序》云:“《那》,祀成汤也。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甫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相传西周后期宋国大夫正考甫从周大师处得到殷商亡佚的十二篇颂诗,作了一番整理工作,后经孔子删定为今存的《商颂》五篇。《商颂·那》是殷商后裔宋国统治阶级所保存下来祭祀先祖的乐歌,纯属统治阶级颂扬奴隶主功业的宗庙乐章。

    夏朝至桀,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当时,黄河下游的商国(夏之属国),日益强大。成汤见夏桀暴虐无道,举兵征伐,遂有天下,成为商朝的开国之君。然后传十七代三十一王,至纣为周所灭。此后,周公将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即商之后裔。汤放桀,继夏之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他虽在作天子十三年之后死去,但作为商王朝的创建者,以武功定天下,并制定各种典章制度,开创商殷五百多年基业,“汤孙”感念其恩德,故按时以盛礼祭之。张松如《商颂研究》说:“细详诗义,似是一组祭歌的序曲,所谓《商颂》十二,以《那》为首。诗中设有专祀成汤的内容,却描述了商时祭祀的情形和场面,大约是祭祀包括成汤在内的烈祖时的迎神曲。”[3][5]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商颂·那》全诗一章二十二句,可分三层意思理解,一层六句,二层十句,三层六句。第一层言奏鼓乐祖,祈求赐福。总提全诗,下文即据此而言。首句以赞美惊叹的笔触写乐舞的盛况和规模的宏大,引人入胜。二三句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敬神的鞉鼓以及它谐和洪大的“简简”之声,渲染出场面的热烈和庄严。而“汤孙”迎请并祷告“烈祖”的目的是为了“衎我烈祖”,“绥我思成”。这就起到了点明题旨,并开启下文的作用。

    第二层承上用十句的篇幅,极陈乐舞之盛美。先承上写“鞉鼓”之声,由“简简”而“渊渊”。行文有变化,使人仿佛看到手摇鞉鼓的不同姿势和舞步,并随之而听到鞉鼓发出的既有节奏而又富于变化的阵阵鼓声。次写“管乐”齐奏的“嘒嘒”之声,细小而宛转,与谐和而洪大的鞉鼓声互相配合,“既和且平”。再次则写清越的“磐声”,作者用“依我”二字出之,可见这是起指挥作用的乐器,使上述鞉鼓、管乐等都“配合着我”“伴奏着我”而进行,组成一曲抑扬顿挫、快慢强弱、有起有落的交响曲。通过这各种乐器按一定音律演奏发出的和谐的乐声,作品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祭神者虔敬的心情和庄严的场面。作品至此,略作一顿,转写祀者的自赞:汤孙的事业显赫,祭祀的音乐和美。实则融自赞于“穆穆”的乐声之中,仍是紧扣题意,寄寓着对“烈祖”的美赞和祈福。接下去写大钟(庸)、大鼓(鼓)、大舞(万舞),将乐舞之盛推向高潮。一个“斁”字写乐,概括了它的盛况;一个“奕”字写舞,道尽了它的娴熟。合而观之,有钟有鼓,相互和鸣,有乐有舞,万舞洋洋,其礼乐大盛之状,溢于言表。尤其是在音乐上,“洋洋乎盈耳哉”(《论语·泰伯》),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故紧接两句说贵宾看了没有不兴高采烈的。

    第三层六句又可分两小节。“自古在昔”以下四句,一方面颂扬先祖的懿行懿事,有所作为;一方面用以自勉自强,要以先祖为效法的榜样。这又进一步表现了“汤孙”对先祖的敬仰之情。末二句是祭祀的最后祝词(《商颂·烈祖》同此),它除了起总括全诗、结束祭词的作用外,还可以加强祭祀的神秘气氛和宗教效果。

    此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虚写先祖的功业,实写祭祀乐舞之盛。乐舞之中,写舞只一句,而着重写乐,举凡鞉鼓、管、磬、庸、鼓等乐器,应有尽有,各具情趣。尤其是“简简”“渊渊”“嘒嘒”“穆穆”等拟声叠字的大量运用,绘声绘色地写出了各类乐器所发出的不同乐音。不仅如此,而且还通过“既和且平”、“依我磬声”、“庸鼓有斁”等写出它们的和声。这些都能使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声调铿锵,和谐响亮,优美动人,既能增强诗的音乐性,又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5]

    名家点评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卷十八:“是故审音以知乐,观乐而知德,非汤盛德,孰克当此?故《商颂》以《那》为首者,此尔。”[6]

    参考资料

    [1]  朱 熹.诗经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5-166

    [2]  周明初等 注释.诗经[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269

    [3]  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548-550

    [4]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17-719

    [5]  周啸天.诗经楚辞鉴赏辞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909-913

    [6]  方玉润.诗经原始(续修四库全书第7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7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7 小楷抄诗经·商颂·那之什·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xd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