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却在耍手机 耍手机 装不在意?
职前编辑部 | 菌味小笼包
——————————————————
“去WC可以不带纸但是不能不带手机”
“上课就是换了一个地方玩手机”
“手机电量还剩5%意味着我即将进入假死状态”
1983年世界上第一部便携式手机被推出市场。
三十余年来,手机从一个通讯工具,发展到人体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实现了质的飞跃。
而网上冲浪的意义,也从最初的“知识库”到“交友平台”,再到如今“社交避难所”。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前方记者报道。转播放室:
『我控制不住我寄几啊』
“周末,阳光明媚的清晨,当睡眼惺忪的我摸到了手机,我就知道——这是瘫着的一天。”
长期惯性刷手机,会导致大脑进入“无思状态”,而“无思状态”又会助力惯性刷手机,若无外力中断,这一对CP就锁死了。
就算你已经意识到自己进入了“无思状态”又如何呢?当“拖延症”不存在吗?
“我不能再玩下去了……”
“嗯,再看5分钟……”
(5小时过去……)
“我绝对不能再玩下去了……”
……
『请告诉我 我不是一个人』
(你不是个人是个锤子哦)
绝大多数矛盾的爆发是由于“我们不一样”。
绝大多数的孤独感是来源于“只有我一个人”。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在硕大的地球村里总能找到跟我一样的人。
不怕不怕。
更何况,你看,网上还有那么多奇葩横行霸道,社会对我这个有点小缺点的草民肯定有更宽广的包容度吧~
『小女子无以为报 唯有以身相许』
从前,我们想打发时间只能撕撕报纸、画个圈圈、望天发呆……
这时手机出现了!解救了我们!让我们有事可以做!哪怕只是指关节重复性运动!
“往后余生,让我们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但是越玩越无聊又是什么鬼……)
『或许,你见过红色的感叹号吗』
你们这些上世纪的古董,老是在我们耳边喋喋不休,告诉我们社会是怎样的。
但是我们压根不care好吗?
什么成年人社交法则?我们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规则。
敢diss我?
Sorry,请离开我的网络世界。
『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每次进地铁/乘电梯或者遭遇尴尬情况时,大家都会极其默契地低头玩手机。目光交流?不存在的。
『异样的声音:冷暴力之上的暴力』
原本用来躲避现实社交的网络社交,也渐渐变成了冷暴力集中营是怎么回事?
“你没收到我的消息?我明明用意念回复过了啊。”
『其实我很忙的 你不找我也没关系』
“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现在我想说:没事,我带伞了。
那些空白而煎熬的等待时间能够被及时地填满,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手机里弹出的消息、未读的推送、APP右上角醒目的红点……无一不在向你叫嚣着“快来点我!”
同时也在安慰你:“你是重要的”“你是被需要的”“你有事可做”,缓解由于被忽视而产生的焦虑不安。
『谁还不是一个浑身散发魅力的小可爱了』
颜值很重要,但是不再是最重要的事了。
在社交网络里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模拟任何喜欢的人设,单一维度放大自身的优点来博取关注,以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感。
死肥宅也可以因为说话好听会卖萌而被人喜欢。
谢谢你喜欢我。
『我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
比起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在社交网络上发言就显得随意得多了,哪怕是说了不该说的话,我们也可以因为隔着屏幕看不到对方的白眼,自我催眠:it doesn’t matter~
网络给我们远高于1米的个人安全距离,在不考虑网络冷暴力的情况下,网络交流很大程度上给了我们反应和思考的时间。
而且空间不受限,也方便了我们以更轻松舒适的状态来进行社交。
手机功能这么多!网上冲浪这么爽!为什么不上瘾?!
来啊!一起耍手机啊!
但是写到这里,菌味小笼包突然想问:网络社交如此“完美”,那么存在于现实里的社交还有什么意义呢?
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