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闹天宫到被压五行山,从拜师三藏到一路斩妖降魔,从一只石猴到斗战胜佛。他是叱咤风云的齐天大圣,当年雄姿英发,闯地府,闹天宫,无数天宫地府的精英都是他的手下败将。他是勇敢不屈的行者悟空,也曾落荒而逃,求玉帝,请菩萨,曾经的对手也都助他一臂之力,多少妖魔灰飞烟灭。
有人说,通过三藏、悟空和悟能,可以反映出人的三层境界,即超我、本我和自我,但悟空的变化足以透漏此三层境界。
悟空遇见唐僧前,他是本我。他的行为中浸透着人的本性,人罪恶的本性—贪、嗔、痴。他闯地府,划生死簿,来自他“本我”中对“寿命”的贪。他偷仙丹,夺金箍棒,只因他“本我”中对“强大”的贪。他为称猴王而闯水帘洞,也曾自封齐天大圣,出于他“本我”中对“名利”的贪。他因得不到金箍棒而大闹龙宫后,偷走金箍棒;亦因未被邀请到蟠桃会而大闹天宫后,溜回花果山,这源于他“本我”中不断涌出的“不满”,即“嗔”念,此念令他暴躁如雷,坏脾气不可收拾。他常常自大,目中无人,打败了众多天庭大将就沾沾自喜,此念名曰“痴”;他在如来五指山里翻腾时,并不知道,翻越五指山的关键并非是腾跃距离的长短,而是悟空“本我”中的痴,痴有多少掌就有多大,放不下“痴”自然也就逃不脱如来的掌心。
2018年1月读《西游记》随笔PS:牛爸语录,其实我读到这篇随笔也很震惊,尤其是那句“痴有多大掌就多大”,说实在的并不是很确定这个想法,是否完全来自一个13岁小女孩。特地上网查查,倒是未见雷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