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会一直贫穷下去,而孤独者也注定会继续形单影只;繁忙之人永远会日理万机,而节食者的计划也总是会以失败告终。 稀缺造就了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会令稀缺长存。 只有改变心态,才是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Sendhil Mullainathan 《稀缺》
我在一篇推文「我不是不陪你,是因为……」中提及「稀缺」陷阱,这里指的是时间、金钱、人脉等多种要素的「稀缺」。
那什么是「稀缺」心态?
举个例子,最近我有个朋友拉我报名「思维导图训练营」,按照预选群的要求办理了30天的VIP特权,进入正式学习交流群后,群助教F 要求全体学员打开相应软件加入指定训练营,其中一个学员G表示不能正常加入,因为在接到通知前就已经「饶有兴趣」地报了3个训练营,已经达到了报名的上限。
在软件的专栏就能看到「11天口才训练营」、「9天超级社群训练营」等挑战,且不深究项目有多少干货,光看几个如此可视化的标题就很吊我胃口了,想想「11天后我就是口才达人」、「9天后我就是社交达人」,但所谓「速成」都是白日梦。
不要奢望五分钟的快餐能够吃几个小时。
我只报了一种项目,这是我结合后期时间分配考虑才做的决定。
对我来说,能够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G报3个训练营,与其说是「求知若渴」,不如说是「大小通吃」,这就是「稀缺」心态,背后隐藏的是焦虑。
谁不想多掌握几门技能来涨身价? 我也想,这没错,可是我们应该记得一句古话,贪多嚼不烂。
现在唠唠自助餐吧,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在用餐时调动用餐者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特点也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稀缺」心态。我们可以把用餐者分成两类:
♯ 追求质量(好),考虑人体机能,注重健康;
♯ 追求数量(多),胡吃海喝,有暴饮暴食的倾向。
第二种往往是「穷根」的表现。
因为不论是精神还是物质,「贫穷」都会诱导一个人想要「越多越好」。
「稀缺」还会产生忙碌。
我们常常忙得焦头烂额,忘记了几月几日星期几还不够,可能还会忘记自己,甚至更多。
忙,就是对自己的剥削!
时间是一种资本,属于个人所有,是私有制的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大多数就像典型的资本主义家,但首先剥削的却是自己,这个讽刺一点也不为过。
有人说,忙,是充实,是高贵的象征。
过去我会赞同,因为我最初理解的「忙」,就是要处理很多事,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重要性。
然而,人脑在多任务并行是很难高效处理事情的,事情越多,一定程度上会产生负面效应。人越忙越容易产生焦虑,越焦虑就越容易忽视自己的资产。
请谨防真忙变瞎忙。
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我经常回复我妈的话是:
「老妈,我最近挺忙的,下次再说」
「老妈,我现在没空帮你选××,你选好就发过来,我直接买下来」
「这次放假就不回家了」……
就在2017年军训前几天,我妈突然说要和朋友组团去普陀玩,让我赶紧整理行李回学校。我当时还在想我妈什么时候这么想通了。
回校后,没收到任何一条老妈嘘寒问暖的消息,让我失落。我就每天发图片、语音给她,然而毫无波澜。 军训的时间安排很紧凑,每天不到5点就要提前起床、洗漱,和室友连走带跑地到训练场集合,只有在晚上10点以后才勉强挤出点时间看看手机的消息显示。
一连四五天都没老妈的音讯,那天晚上我沉不住气了,就在楼道里拨通亲情号,电话的那一端仿佛和星辰一样都遥不可及,只有彩铃聊以自慰。
接电话的是一个陌生的阿姨。我问她「我妈呢?为什么是您接电话?我妈现在在哪里?」,对方支支吾吾地说,「她很好,不说了,你妈妈要骂的」。这是一场很不愉快的对话,因为挂了以后自己反而更不踏实。
军训结束前一天,我终于接到老妈的电话,她的声音孱弱得任何一个元气满满的人听到以后都很难不崩溃。我才知道老妈刚刚出院,早在十几天前就已经动了手术。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这是个扎心的事实。
我妈确实是非常要强的人。而我却忽略了她的真实感受。
我想,当她在和别人说「女儿没空,大学生忙得很」的时候,尽管她是笑着的,但真正的苦涩一定不亚于自豪感。
因为忙碌,我「丢」了为人子女的本分,被自己狠狠打脸了。
当你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也许你稀缺的是「闲余」。
给自己的生活适当留白,从容地安排,从容地爱,比终日劳碌来得更实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