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
闲思|愿使天涯无征战,兵器销为日月光——解忧公主的传奇

闲思|愿使天涯无征战,兵器销为日月光——解忧公主的传奇

作者: 杂纸篓 | 来源:发表于2020-05-06 12:12 被阅读0次

昭君出塞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但同样是公主出塞,有一位曾任乌孙三代国母,为加强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关系,巩固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做出了卓越了贡献的女性——解忧公主, 可能就鲜为人知了。

解忧公主却在促成汉与乌孙联军,合力打击匈奴这件事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名字起得太好了,解忧解忧,不就是为了汉武帝解忧吗?

汉武帝当然不舍得让自己女儿远嫁到蛮荒之地,但和亲却非要皇亲贵族不可,恰好刘戊这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年龄正合适,于是解忧公主就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其实匈奴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让很多皇帝都头疼不已,这个民族骁勇善战,浑身是劲没处使,平日靠放羊为生。

既然是游牧民族当然要四处走,当然不会乖乖耕田,所以快到冬天看着空空如也的厨房很发愁,偏偏他们有一个富足而战斗力又渣的邻居,贪念由此产生,这个倒霉的邻居就是汉朝。

一直以来,修长城、边境驻军多种手段都不能解决匈奴问题。汉武帝就想出了联结西域力量与匈奴对抗,斩断匈奴的左膀右臂使其独木难支的方法,乌孙就是匈奴的右臂。张骞出使西域时,就打通了汉朝和乌孙的外交通道,两国关系越交好,匈奴就越嫉妒,看到汉朝嫁了个细君公主过去,匈奴也跟着塞了个过去。

乌孙人是以左为贵的,看他们立匈奴女为左夫人,而以细君为右夫人就知道乌孙还是认匈奴为老大的。

可能因为对故土的深深思念,细君公主一直都郁郁寡欢,嫁到乌孙才四、五年就因病去世了,为继续完成汉武帝“联西域、断匈奴右臂”的宏伟计划,解忧公主接受组织安排下嫁给乌孙昆弥军须靡。

乌孙是汉朝和匈奴都想拉拢的对象,但年幼的解忧公主和丰乳肥臀的匈奴女人PK起来没有一点胜算,解忧嫁过去后没多久军须靡就死了,不过也不用担心军须靡死后解忧会变成寡妇,在西域寡妇和新鲜蔬菜一样稀罕。

按照乌孙的习俗她要再嫁给下一任继位者,这回比较幸运,解忧终于遇到了一个年龄才貌与她相当的如意郎君翁归靡,他是军须靡叔父的儿子,翁归靡喜欢解忧的善解人意,二人情投意合。

爱情都是盲目的,这句话用在解忧身上就不恰当了,她没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以贤妻的身份辅助翁归靡,对政、经济、军事等方面她都有不俗的见解,施展知识女性的魅力,用汉人较为先进的方式治理落后的乌孙。

所以说汉族人可怕,他们可以被侵略、被征服,但最终都能以包容性极强的汉文化反过来征服侵略者,例如孝文帝迁都,鲜卑拓跋被汉化;两宋期间一手建立西夏的党项族也被完全同化,如今已经没有这个民族了;满族创建了大清朝,但看看满汉全席就知道满族人对汉人文化也是吸收不少。

正所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解忧的辅助下,乌孙迈向了最强大的阶段,那也是汉朝与乌孙关系最铁的时候,汉武帝断匈奴右臂的计划终于得到落实。

匈奴十分恼火,昭帝末年,匈奴就不断侵扰我朝边疆,同时为了切断汉与乌孙的联系,匈奴还与车师联兵,一起打乌孙。

匈奴头目有点头脑,看得出解忧公主是乌孙和汉朝的联系纽带,于是多次派人到乌孙,威胁他们识趣的就把解忧公主交出来,不然有你们好果子吃!

乌孙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看到丈夫浴血而战,解忧又担心又欣慰,担心是因为匈奴强大,不然乌孙也不会一直受他们牵制,欣慰是因为丈夫没有把自己交出去避开祸事,要知道,那时候的女人在国家大义、民族存亡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别的不说,解忧的母国就有很多先例,美名其曰为和亲,不过是变着法儿的投降罢了。

为助丈夫一臂之力,解忧公主上书昭帝:“乌孙愿出动五万精兵勇士还击匈奴,请您搭把手也派兵来相助。”汉朝接到上书后正议论要不要出兵,昭帝却死了。等消息传到乌孙,解忧公主立刻执笔又写了另一份上书,这次还附加“告状”:匈奴抢了乌孙的地盘,掳人抢钱,还有没有王法了!大佬你再不理我就只能向匈奴投降了。

汉宣帝刚继位不久,收到急报后没有废话,派了十五万关东精锐就出发打匈奴东部,乌孙王翁归靡亲率五万骑兵从西面进攻,形成东西两面夹攻之势。

此时此刻,汉朝和乌孙终于从亲戚关系发展为正式的军事同盟,汉武帝的战略构想才得到实施。这次出征乌孙成了最大的赢家,攻到人家匈奴的大本营,除了猪马牛羊这些战利品,连单于的父亲和嫂嫂、都尉、将士都俘虏了。

那单于本人呢?这家伙倒好,一听到汉朝派出大军来端他老巢就立刻脚底抹油,带着家当溜了。

这也是汉朝每次都不能将匈奴斩草除根的原因,不是汉军太水,而是匈奴人太狡猾,就像捣蛋的熊孩子,时不时骚扰一下,等你要算账时又溜得不见人影,真是气人。

汉军班师回朝后,匈奴单于心有不甘,夜不能寐,把我的地盘和人都抢走了,还得到汉朝的封赏,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展开复仇。

之前被乌孙翁归靡抢了那么多牛羊,这年冬天匈奴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正想复仇的单于抓准机会,率一万精兵奇锐突袭乌孙,还想着把解忧公主给杀了以泄心头之恨。

没想到在解忧、翁归靡二人的整治下,乌孙大军防守严密,单于只能掳到一些孱弱老人和牲畜。

雪上加霜的是,在他们回去的路上还遇到了暴雪,雪足足深一丈,人、牲畜都冻僵了,结果回到大本营的人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匈奴再一次受到致命打击。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有乌孙这个成功榜样,其他部族都不愿意再当受气包,于是长期受匈奴奴役的部族纷纷起来反抗。

自此,匈奴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宣告终结。汉朝和各个部落齐心协力把匈奴扫地出门,西域各族转而抱上汉朝的大腿。这是汉武帝反击匈奴以来最具决定性的胜利。

匈奴从此一撅不振,再也无力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丧失了“百蛮大国”的地位,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

回顾解忧出塞之初,乌孙迫于匈奴的势力,还在汉朝和匈奴之间徘徊不定,到了宣帝时期,乌孙跟匈奴撕破脸皮,完全倒向汉朝,解忧的斡旋可见一斑。

在完成母国使命的同时,她还收获了宠爱她的丈夫,拥戴她的子民,宽阔的政治舞台,想必解忧是快乐的。

为了让姻亲关系一直绵延,翁归靡请旨:希望能为太子元贵靡娶到一位汉朝公主,愿意奉上马骡各千匹作为聘礼。

这时候的乌孙可不像解忧公主嫁过去时那么荒凉落后了,在解忧公主的知识传播之下,乌孙的生产力提高了一大截,而且现在不用向匈奴朝贡,小日子过得可滋润了。

如果说解忧公主是汉朝过去的开荒牛,现在嫁过去的后人就可以乘凉了。汉宣帝没理由不答应,于是挑了解忧的侄女,名叫相夫,封为公主后把她嫁到乌孙去,相夫就是相夫教子的相夫,名字起得真符合古代人审美。

解忧觉得相夫就像以前的自己,面对离开故乡远赴塞外的命运忐忑不安,将要嫁的夫君是怎样的?如果丈夫死了按照西域的风俗真的要改嫁吗?种种疑问萦绕于相夫脑海中。

解忧对此感同身受,因此建议相夫先学好乌孙语,还寄了很多塞外生存攻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相夫尽快适应乌孙。

恐惧来源于未知,相夫已经算幸运,有前辈带路,遥想解忧公主当年,背井离乡,孤身一人来到语言不通的乌孙,还要嫁给一个年纪比她大一轮都不止的老男人,处境更可怜。

但解忧公主仍然圆满完成发展汉朝乌孙关系的政治使命,可想而知是个多么坚强不屈的伟大女性。

好景不长,翁归靡突然撒手人寰,在中原,每换一个领导人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更何况是本来就不稳定、变化因素更多的乌孙?解忧公主孤儿寡母,要面对众多虎视眈眈的乌孙贵族。

翁归糜死后,乌孙贵族没有按其愿望立太子元贵靡为王,而是遵解忧公主的前夫翁归靡遗嘱,让他和匈奴妻所生的儿子泥靡继位,当初是因为泥靡年纪小翁归靡才有机会,现在风水轮流转,解忧公主的处境就非常尴尬了。

首先联姻之事告吹,一开始说好解忧公主的儿子会继位,汉朝才下嫁公主,现在首领换了人,汉宣帝立刻叫人把已经出发乌孙的相夫召回来,别怪汉宣帝翻脸不认人,在政治面前,人情显得一文不值,世间多得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却是少之又少。

其次,泥靡是匈奴女人所生,自然更亲近匈奴,汉朝与乌孙的蜜月期可能将告终结。最后,解忧公主和一对子女的命运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后生活可能会非常艰难。

泥靡即位后,又娶了解忧公主当老婆。解忧公主原本和翁归靡情投意合,自然接受不了新丈夫,更何况泥靡还暴虐狂傲,二人婚后相处艰难。

乌孙人民对这个暴虐的新首领也诸多不满,更别提乌孙和汉朝的关系恶化到什么地步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解忧公主与汉使魏和意、任昌合谋,准备在酒席中刺杀泥靡,但并没有命中要害,让他借机逃窜。

泥靡的儿子细沈瘦立刻起兵包围解忧公主和汉使,双方僵持数月,后西域都护郑吉率兵前来支援,才打败了细沈瘦。

与此同时,翁归靡另一个匈奴妻所生的儿子乌就屠依靠他母家的力量,袭杀泥靡,匈奴掺和进来就是想趁机吞并乌孙。

如果情况再恶劣下去,解忧公主以前的努力都会付诸流水,因此西汉派破羌将军辛武贤集结兵力到敦煌,准备以武力征讨,另一方面解忧公主派了她的侍女冯燎出面斡旋调停。

冯燎也是位奇女子,她本是解忧公主侍女,跟着一起学习史书,协助处理外交事务,可以说是解忧公主一手调教出来的。

怪不得说“读史使人明智”,冯燎没接受过系统教育,却在外交上有出色的贡献,她的政治素养也让很多士大夫都自愧不如,都尊她为“冯夫人”。

你们可能会奇怪,大汉朝没男人了吗?为什么外交一出问题就推女人出来?

其实是西域都护郑吉听说冯燎的丈夫乌孙右大将与乌就屠是好兄弟,有这层关系才请她前去当说客。

冯燎凭着惊人的阅历和从史书中汲取的智慧,站在乌就屠的角度为他全方位分析局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乌就屠放弃王位,“愿得小号”。

汉宣帝特地把冯夫人召回亲自询问,一番对答下来,汉宣帝也服了这个女强人,干脆派她作为汉朝使去处理乌孙问题。

冯燎把乌孙贵族和乌就屠召到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王,乌就屠为小王,给二人都赐以汉朝印绥。一场大祸消弭于无形,破羌将军的大军还没出塞就可以回家了。

这么一位奇女子居然只是解忧公主的侍女,如果不是身份桎梏,说不定解忧公主的功绩会更大。

解忧不仅培养了冯夫人,她的子女在汉朝与西域部族的关系上也做了不少贡献。

为了让子女勿忘故土,解忧公主经常送孩子去长安学习。她的子女和乌孙的使节充当文化交流大使,将西域文化传入内地的同时,也把汉族先进的文化带回乌孙,两国使者络绎不绝,大大促进了乌孙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加深了中原对西域的了解。

解忧公主自从出嫁后就没有回过故乡,她的侍女、子女都曾经回过长安,想必解忧公主非常羡慕。估计冯夫人处理完外交问题后,解忧公主一定拉着她说体己话,聊聊故乡长安变得怎样啦?当年长安飞花,如今已物是人非。

月是故乡明,多少个不眠之夜,解忧公主都想起少年时在汉宫中看到的一轮明月,宫中华灯璀璨,仍掩不掉她的皎洁。

汉甘露二年,年近古稀的解忧公主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长安,叶落归根,含笑九泉。

文/反射弧有点长

配图来源于网络

凡本公众号录用的作品,即视为文章版权归本公众号所有,本公众号有权对文章内容和版面等进行修改;有且仅有公众号方可将文章发布于其他平台。本公众向作者支付的稿费,已包含了上述各项权利的报酬,如有特殊要求,请提前说明.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相关文章

  • 闲思|愿使天涯无征战,兵器销为日月光——解忧公主的传奇

    昭君出塞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但同样是公主出塞,有一位曾任乌孙三代国母,为加强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关系,巩固汉...

  • 【画09】天涯静处无征战

    塞下曲 【唐】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常建,唐代诗人。长安(今陕...

  • 《塞下曲四首·其一》唐 · 常建

    整理|费画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译文 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

  • 【无题】

    【思】随【风雨伴】,【忆】回【黑夜载】;【伊方】【虑安康】,【天涯】【伴为愿】!……

  • 2019-11-21

    愿消瘦如清风飘叶 闲乘青云飞入长空 淡名利情欲于逍遥 自在如风无思无念

  • 年轻时写的一些小玩意儿

    之一: 日思夜思 千想万想 欲待不想 怎能不想 为那佳人 在我心上 浅笑含羞 使我疯狂 闲握书卷 ...

  • 若偷得半日茶闲,可抵十年尘梦

    ——尘梦劳人、锁魂。 半日茶闲,十年尘梦销;一日茶闲,二十年尘梦销、三日茶闲,六十年尘梦销…… 如此,好极。

  • 愿我能陪你们站过巅峰,亦能陪你们跨过低谷

    愿你逐梦三万里,愿你剑挡百万师 愿你雕弓如满月,愿你西北射天狼 你一日为我征战,我心底你永为王! 这是2018年冠...

  • 109【2016年 陆】解忧公主

    剧名:解忧公主 其它译名:无 上映时间:2016年 导演:路阳 类型:历史、爱情 地区:中国大陆 1.刘解忧-...

  • 解忧公主(1)

    在欢乐国有一位解忧公主。据说国王生了十一个儿子,才得一位公主。故而解忧公主深受国王和王后的喜爱。据说解忧公主美的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思|愿使天涯无征战,兵器销为日月光——解忧公主的传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gi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