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了魏智源老师的老魏咖啡馆,在CCTALK上听魏老师讲座,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但是一直是一个旁观的学习,是一个聆听者,当然有很多的收获。有时,当面对高人,做一个积极的聆听着,也是最佳选择。
可是如果只是这样学习,以自己的惰性,就容易变得懒散,甚至学习懈怠。最好的学习是卷入其中,不断参与,而这次,自己在慌乱中做了一次积极的尝试,也尝到了参与学习的甜头。
当自己怀着忐忑的心情在群里留言,表达参与的愿望时,得到了主持老师积极回应,心情激动,自己开始积极准备,对于文章反复研读,批注圈点,为发言和讨论做准备。
这次活动,我担当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第四章的内容梳理,为了梳理这篇3页的文章内容,我又听了上节课的内容,做了笔记。把这一章内容反复读了多次,最后动笔写了1000字的内容,这里适当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把文章重新做了划分归纳,总结了内容。发言后,也得到了魏老师的肯定。后来,参与了讨论发言,魏老师也做了回应。
这次参与式的学习体验,让人印象深刻,收获不少。
1、学习必须交流。
独学而无友,孤陋则寡闻。可是自己平时可能由于性格的原因,不愿意育人交流,这可能是自己学习力低下的一个原因。提高自己学习能力重要方式,在交流中,积极准备,思想碰撞,思维激发,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
2、学习高人的思维方式。
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了自己看问题有一些片面的地方。
魏老师提到要练习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怎样联系文本解读能力?魏老师说在结构中去理解问题,先读懂整体意思。任何一块的意思,不能离开整体思想,这种理解是考虑问题背后的内在机理,对于文章是一个全面的把握。
不管是自己的内容梳理,还是提问,都容易陷入,对于文本细节的纠缠,没有进入宏观的把握。这一方面,是自己没有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真正把握,一方面,是自己的理解太过于陷入细节。所以,只是针对问题来提问题。所以树立整体思想,整体和部分相结合,这是自己后面要训练的内容。
所以文本细读,一方面要细读,一方面要整体把握,整体和细读不可分割。
今天还有其他精彩的内容,后面慢慢在梳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