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很怕变成那样的人,说起来一套又一套全是道理,做起来却是眼高手低。然后她不停地说不停地干扰你,最后你降维降维降到变成她那样的人。
真的很害怕。
而她却是沾沾自喜自欺欺人。她打着成长的样子来实现自我价值。事实上她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从中找到自信可以继续维护她的理论体系。
怎么活还是怎么活。
只是自己觉得自己成长了。
事实上这种人永远不知道:
你看到的,永远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你学到的,永远都是你认同的那些观点。
你听到的,永远都是你想听的那些声音。
凯斯·R·桑斯坦教授提出的著名一个概念叫“信息茧房”。
什么是“信息茧房”?
就是在信息传播中,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或者只关注使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
而现在大数据兴起,算法越来越高级,可以帮你轻易过滤掉不熟悉、不认同、不喜欢的内容。
这会带来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你从此,丧失了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也离世界的真相,越来越遥远。”每当你看到有人和你持有相反的观点,你会下意识觉得,我都知道,我才是大多数,我才是正义的化身,我才是对的。
而对方呢,只要观点和你不同,就是异教徒、是邪恶的、少数的、反动的。
我要代表光明消灭黑暗,我要代表正义战胜邪恶,我要代表大多数消灭少数。
但,世界的真相,却往往相反。
你,才是人群中的那个少数人。
你看到的,也许都是你赞同的信息,而绝非世界的真相。
在信息茧房中,人们相互屏蔽,在自说自话中激化矛盾,固化认知,走向封闭。
更甚者,演变成群情激愤的互喷、观点撕裂、强制站队。
可悲的是,绝大多数人,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整个人除了理论就是自己的固化的思维模式。有些人和她玩很放松,就像一颗新鲜的枣清脆甘甜咀嚼起来令人愉悦。但一起共事就会很累。
所以把各式各样的人安放在合适的位置就是你该做的。把心打开,同时学会放下。就是放过自己。
有时候你很讨厌某些人的某些行为,其实你是害怕变成这样一个无聊无趣的人。她的行为她自己不能认知的俗气。你很害怕也变成这样。
所以如何逃出“信息茧房”?
多读书
试着至少每季度读一本书,然后每月读一本,然后每周读一本。
听书是快速获取书籍精华的方式,推荐使用得到app。
如果对某本书深有感触,应该再把全本找来,仔细阅读。
每本书,都是一套“思维模式”。
读的书越多,就会理解越多不同的思维模式,越有助于打开“思维转换”的开关。
每年至少读20本书,并做笔记;有志气的人,可以考虑读50本以上。
多见人。
每个人,也是一套“思维模式”。
认识的人越多,你会越理解自己“思维模式”的局限性。
听说一个人吃晚饭就是可耻的,你损失了理解别人思维模式的机会。
跟不同的人聊天,尤其适合各行各业的高手聊天,你会获得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和智慧。
每个人都需要平衡,而不是单一路径依赖。
成功的人、失败的人、努力的人、落魄的人,不同的人生场景、个体的迷惘,欲望和挣扎,积累出不同的经验。
这些经验,将非常有助于你走出“信息茧房”。
多旅行。
琴因为一直蜗居在家里,信息和认知难免局限,可是我总想带她的想法也是不对的。你要在很短的时间里让她提高认知其实也是很难的,一定要这样也只能是加强版的纸上谈兵。
不过她泡的茶很不错,是茶的味道。
我和她的思想上的碰撞令彼此很焦灼,我焦虑我实在太多事要做了。她除了泡茶收拾陪伴,和家长的细微沟通。
不能否认她的作用和她的价值。我太急躁了。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在一家东北菜馆填肚子 。我感觉今天的战斗力还可以,我大把的掉头发,大概最近用脑太多了。也许人也是需要倾吐的,然后我想今天胃口应该不错 。
我点了虎皮尖椒,酸辣土豆丝,香葱塌蛋还有一份水饺。和米饭一起吃,很带劲。
事实上除了吃,谁又谁懂得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呢,也或许连自己都不知道也或许自己把自己那些浅薄的痛苦早已埋葬,尸骨不存。
曲总的凌晨朋友圈发的文字很共鸣:
如果你不曾被痛苦折磨,
如果你不曾一个人走很黑的夜路,
如果你没有在抑郁症边缘驻足,
如果你没有体会过尘土里的卑微,
如果你没有虐待过你的身体,
如果你没有在痛苦的边缘徘徊,
就不会有自然而生的从容淡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