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坛经》谈学习1

从《坛经》谈学习1

作者: 小禾小珩妈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06:45 被阅读0次

这一个很长的,充满趣味和哲理的故事,是从惠能大师的自述开始。

惠能是禅宗的六祖,他在宝林寺,为众人说法,从自身的经历说起。他说,“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不,亲爱的同学,我不是要和你分享佛经。不论是文学的,史学的,还是宗教的书籍,本质上都是哲学书,人生哲学,生命哲学:发见其中的哲理,获得精神的鼓舞,提升生命的境界,这就是我们阅读的行为和意义。打开宗教类的书籍,他们要去的目的地,我们未必赞同,但沿途行走的精神,往往让人感动,其间流露的智慧也让我们叹悟。

惠能从自身的经历开始说法,他以教的方法向我们的青年学生示范了学的方法------读人,并且从人的行为中,体悟他人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境界,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并继续提升。

我们所有的学习,最后的落脚点不是考试,而是漫长人生。我们的学习成果体现在:我们在什么程度的意识下以什么样的力量来塑造我们自己,创造可爱生活。因此,读书的读字,不是目的,而是方法,方法之一。读是一种了解,读是一种审视,读书是一种沉思,所以,除了书,我们更可读人。

不善于读书的人,即使是书中明明白白写出的道理,他也不过是听过看过,如此而已。更有娱乐至死的人,嘲笑听过看过。善于读,善于学的人,读书,读人,甚至能够读物。比如去看一次画展,情绪变得更加愉悦,心态变得更加乐观,这就是读物并且收获了。

惠能从自身的得法经过,开始说起,以人的历程教示众人人的努力与领悟。这仅只是一个人的求法得法历程。少吗?需要学会,能够学会的人,并不需要太多的事例和材料。不想学会,学而不会的人,再多的材料都只是堆砌。我们要善于,从一,从少,从他人人生的直接示范中,获得启示。

相关文章

  • 从《坛经》谈学习1

    这一个很长的,充满趣味和哲理的故事,是从惠能大师的自述开始。 惠能是禅宗的六祖,他在宝林寺,为众人说法,从自身的经...

  • 从《坛经》谈学习2

    惠能的父亲,籍贯在今天的河北,后来被贬谪流放到了广东。父亲死后,惠能和母亲“移来南海”,大约是今天的广州。“艰辛贫...

  • 从《坛经》谈学习4

    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之间有师徒的缘分。 有的师徒,不一定有师徒的缘分。 人与人,相识,相交,相互之间的言谈和行为,有...

  • 从《坛经》谈学习7

    惠能在逃亡的过程中,一天(暗自)想到(这个):时候到了,就应当弘扬佛法,不可以始终隐遁,于是,来到了广州的法性寺。...

  • 从《坛经》谈学习6

    惠能得衣法南行以后,有数百人来追,想要夺取衣钵。惠能经历了一段逃亡隐遁的日子。这一段生活,也很体现惠能对佛法的领悟...

  • 从《坛经》谈学习5

    五祖弘忍说,各作一偈,呈吾来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他说,不要迟滞,不要思量。真正看见,了知,体悟的...

  • 从《坛经》谈学习3上

    惠能见到五祖弘忍大师,两人谋面,毕竟有师徒缘。有这样两段对话。我们今天先来看第一段。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 从《坛经》谈学习8上

    惠能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

  • 从《坛经》谈学习3下

    忒勒马科斯远涉重洋,向奈斯托尔打听他父亲的消息,他这样问道:是被人杀死在路基,被仇敌的部族,还是亡命在大海,安菲特...

  • 读坛经1

    人虽有南北的分别,佛性根本没有南北的分别!没有文化的粗汉身与和尚身虽然不同,但是本自具有的佛性又有甚么差别呢? 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坛经》谈学习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os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