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河南信阳县,有个知县姓牟,得了一种怪病,浑身奇痒无比,久治不愈。于是便贴出告示,能治好奇症者,重金答谢,一时之间,很多人慕名而来,可是多是庸才,牟知县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这天,突然从外地来了一个“赤脚”大夫,看到告示,便想来此一试,牟知县对这种大夫早就见怪不怪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就给他试试好了,可是又想考验一下他,于是有意刁难到:”因为身体上到处都是抓的伤疤,不方便直接给大夫把脉。这个“赤脚”大夫闻言心里已有七八分计较也不恼。慢条条从药箱抽出一根细如蚕丝的银线,一边轻巧巧搭在牟知县手上,一边延伸到了他这边。只见他也并不把手指搭在上面,却是用手轻轻地扶住银线,随即把耳朵贴在上面听,这一手可把知县给惊呆了,知县也知道此人之“神通”。转而满脸堆笑地说:先生请进一步说话。于是大夫又对牟知县一番推拿,针炙。
此时牟知县终于痒症减轻了许多,连连称奇。对“赤脚”大夫态度大变。这时赤脚大夫才自我介绍姓华名生,祖传医术。途径此地,得闻告示,特来医治。牟知县已经对华大夫深信不疑,一番熟络之后,华生又从药箱中取出一颗药丸。只见此药丸通体碧绿,如玉般透彻。
“此乃碧玉丸,祖上所传偏方,专治该类病症”牟知县就要跪谢华生,可是华生却突然眉头一皱说到“服用该药丸,却还差一味药引子”。牟知县此刻已顾不得其它,焦急万分的问到“是什么?”
“说难也不难,就是百家米”
“百家米”?顾名思义就是从各个百姓家里借到的米,牟知县立刻咐吩手下人立刻去借。正说着,华生就要告辞,并留信到,我这几天就住在竹林边的茅草屋内。
可是忙活大半天之后,却被告知没有百家米,怎么回事?原来今年该县正好遇到了大旱灾,百姓们都颗粒无收,有的甚至沦落到了要肯树皮的地步,何来百家米呢?牟知县听闻此事,急的如针毡上的蚂蚁,顾不得叫人再去请华生,自己就火急火燎的往茅草屋那里赶。
终于来到了茅草屋内,四下却不见人。这个华生哪去了?却只看见屋中桌子上的四个大字“清正廉明”,还有一封信。
信中只是发问“大人,我已经离开此地了,可是你还记得华小二?可还记得这四个字”这时牟知县才幡然醒悟,原来这四个字是牟知县读书的时候给自己的座右铭,那时候华小二是他的同窗好友,彼此定下约定以后做官一定做个好官。后来华二小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孝,断了联系。原来华生便是华小二,此时才觉得华生那张脸越发熟悉起来了。而牟知县几年的官做下来,因为受到各地官员的影响也变得贪心起来,以权谋利,积累了大量不义之财。
牟知县回府的第一件事就是广散不义之财,然后救助灾民,并且做了一个为民办事的清官。说来也奇怪,从那以后他的病也不治而愈了。
故事汇之百家米(自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