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净化心灵,让生命之树常青

净化心灵,让生命之树常青

作者: 王译萱 | 来源:发表于2022-08-25 16:11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平复心灵深处久违的淡静,重拾经典,细细的咀嚼古代先贤的思想精髓,深深地体味其近乎传奇性的人生经历与身处困境却超脱欣然的精神,忽然心生敬慕之情。

    王阳明先生,这样一位杂糅儒、释、道各家的思想精髓,又在对程朱理学讲求“格物致知”理论批判的基础上,推导出“知行合一”、        “致良知”的功夫论思想,成为继承和发展了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而又是古今先哲中少有的集“立德、立功、立言”而“真三不朽”的圣人,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高人格理想的光辉典范。中国著名文化学者、散文家余秋雨就高度评价过王阳明先生说“即使把中国古代哲学史压缩到很小的一部分,王阳明的思想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近段时间以来,越是逐字逐句品读他的名篇,越是有一种想深入去解读他的向往。包括他的出身、经历和仕途,他的龙场悟道和讲学,我竟滋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究兴趣。

    王阳明先生,原是浙江余姚人,因触怒宦官刘瑾,贬谪至我们贵州修文当一个小小龙场驿丞,一路上可谓是历经万般艰难,才走到他当时称为蛮夷之地的龙场,那时那地,可谓是万念俱灰,生死由命。但是,龙场的老百姓,也就是今天我们修文人的先祖们,用一颗朴实而善良的心,感动了他并使之获得了新生。从此,他的思想经历了一次更胜一次的蜕变,谁能预想到当时的“玩易窝读易”、“龙岗讲学”竟孳生了给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产生巨大冲击力的“知行合一”,谁又能预想到他的这些思想竟成为今天的中国人精神上不可或缺的一剂良药。

    的确,无论我们在物质上现在较之从前有多丰富,亦或是将来有多富足,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上越是需要一种信仰,一种能够给养我们心灵之根的丰厚的文化土壤和源源之水。我们敬畏先贤,我们更敬畏生命。然而,不记得从何时起,人们忙于经营生计,忙于计较得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今天,早已淡忘了曾经的抱负,更改了最初的心志,失掉了生命的本真。“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中国人是到了该好好滋养其心的地步了,这也正是阳明先生“致良知”的实践之路。审其心,正其德,并付诸于个人的实际行动中。“存天理,灭私欲”,表里一致。之于国家,爱国守法;之于社会,公平正义;之于朋友,诚信友善。如此这般,神州大地将处处呈现一片祥瑞,人间将处处跳动着协和的音符。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并非超然物外,而是我们修养内心,志存善念,走上人生的正道,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这就自然能达到“心即理”的境地。王阳明先生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真乃一针见血!人之所以不快乐,究其根底何尝不是欲望太多。比如,金钱、名誉、权势、地位……这些都是现代人甘心背负而又不堪重负的包袱,而且惶惶不可终日。幸福感的缺失,是我们变得复杂,不再单纯。快乐很简单,而我们却背向她,越走越远。我们或许应该反省,而不是成天抱怨。

    显而易见,王阳明先生的思想连同他的精神都将永垂不朽,历久弥新。我们的民族需要信仰,并将其外化为不竭的动力,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共筑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心灵需要荡涤,才能开阔心智,志存高远,勤学奋进,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们应该感谢,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和龙岗讲学,将王学思想深深扎根于修文这片贫瘠的土壤,使之由此而变得优沃、丰厚。我们应该自豪,我们不是蛮夷之族,修文人的善良和朴实自古就有,今天的修文人,阳明文化的传承人,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踏步走在时代发展的大道上。不久的将来,世人将目睹修文崭新的面貌,她将无愧于王学文化圣地的称誉。

    我们更应该修身养性,洁身自好,树立宏远的志向,不断战胜我们性格中的许多弱点,彰显人格的光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净化心灵,让生命之树常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qz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