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周三 晴
今天听了我们学校两位老师讲的语文课,她们都讲《白杨礼赞》,属于同课异构。
《白杨礼赞》是一篇经典老课文,要讲出新意和美感来也不容易。

倩倩老师按部就班的赏析课文,围绕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展开活动。课件制作比较流畅,精致。主要亮点在于她请两位学生走上讲台,一位学生讲授课文内容,另一位学生板书课文提纲,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能力。
不足在于:朗读赏析课文气势,热情不够,导致整个课堂有一点点呆板,老师也尽力引导,但毕竟不是自己班级的学生,这种情感上的沟通略微逊色点,感觉学生对这节课的印象不太深刻。
课堂环节安排不太紧凑。

第二位老师讲的课,我是比较赞赏的。首先,教师能脱离课本,直接面对学生侃侃而谈,说明老师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具有多么精熟通透的专业技能啊,让我们老教师都觉不如。
其次,晴晴老师讲课的声音那么好听,普通话标准,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听起来特别华美,圆润、浑厚,富有弹性,又柔韧有度,好像专门练习过播音主持,这似乎也是我们中年教师望尘不及的。年轻人讲课的优势那么明显。
再次,课堂设计也比较新颖,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作者所赞赏的白杨树的特点,再引导学生用下面的句式:“我也想礼赞白杨树,因为______”说自己的感受。特别是最后的作业布置的也很好,课文仿写《语文书礼赞》。
另外对学生的引导也是不遗余力,调动了那么多的学生参与到朗读和评说中。开头和结尾诗歌的展示也充满语文学习的美感。
语文课讲出语言文字的美感来是极重要的,在现在应试教育、功利思想的背景下,能发掘教材的美感因素,引导学生深深喜爱上语文,喜爱朗读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