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精进写作100天# 52/100
比较,大概是我们从小到大最常经历、也是驾轻就熟的一件事情。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较,但即便我们和“比较”共处了10年、20年甚至30、50年,很多时候我们也并不能做到平和且智慧。
《奇葩说》有一个爆火的辩题是“身边的同龄人都过得比你好,该不该玩命追?”,有人说这个辩题足够扎心,但也有人在不自觉地回顾自己的生活后,蓦然发现即是扎实,却又足够真实。
首先,“过得好”的评价标准从我们出生开始就注定有所差异,往往是我们缺少什么就会更加渴望什么,生活中的我们会更加刻意、在意我们缺少的部分。就如陈奕迅在歌中所唱“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相信很多人能够客观地承认:人与人之间是存在较为个性化的、关于“过得好”的评价标准,但又会在比较中,忍不住拿他人的标准来硬套我们自己的生活,继而自怨自艾。随着比较越发深入,原先对小富即安生活的知足感荡然无存;微型幸福比比皆是的平凡生活,倏忽间索然无味。
越是如此比较、越是焦虑不安,拿别人的地图走自己的路,除了处处碰壁,剩下就是永远找不到的出口。
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按部就班地回到家乡小镇,开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因为小时候的玩伴早已各赴五湖四海,因此我的生活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简简单单,正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我经历了一段极其平静且知足的生活。
应该是在上班大半年后的那个夏天,一位读研的发小回家探亲,我们约出来散步,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走在母校附近,她突然停下了告诉我:你对现在的生活好知足啊!
是啊,朝九晚五、节奏适当、早睡早起,跑步、读书、写字,陪伴父母,买想要的东西,自给自足,我有什么不知足?但这样的知足不知道从某天起,慢慢地从我的生活中抽离,不是突然间的垮塌,而是一点一点的消逝。
应该是在2016年,接触行动派后,我开始进出各类社群,也开始接触和我生活路径完全不相同的人。在这里我见到了我从未见到过的人生可能性,也许是因为对比后的不甘心、有或许是羡慕、嫉妒,我开始渴望过上她们那般风生水起的人生。
盲目地参加课程、活动,工作以外的时间被编排地满满当当的,直到疲惫不堪,不得不妥协那刻,才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快乐。这样的比较分文不值,本就是一场自我狂欢,耗费了心力,只会事与愿违。
疫情过后,公司举办了一期青年员工素质提升活动,主题为“年轻人该有的样子”。首先浮现在脑海中有很多词:活力、责任、勇气、创新、桀骜不驯、清新脱俗。但想了许久后,我还是在纸张上写下了“有所热爱”。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即便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历经相同的时代红利,我们的人生轨迹终将有所不同,不可避免地出现形态各异的人生可能性。
也正是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才会让无数的人愿意在自设的人生轨道上前赴后继,而那些真正活得很漂亮的人,正是那些找到了自己、找对了路的人。真正聪明的人,都不会选择和自己的短板较劲,每天比昨天的自己进步1%,复利式的成长模式将伴你脱胎换骨,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你自己。
#闪亮研习社#闪亮日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