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假期已近尾声。把手头的工作告一段落,休假几天,带他们出去看看。
计划是去上海两天,苏州两天。
出发前,让孩子们做攻略。
一个做上海的攻略,做得很详尽。如何搭乘地铁,具体到在哪里住宿,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一个做苏州的攻略。不知道如何通过百度查到一份详细的三天游攻略,开心得不得了,就以此交差了。
到了上海“魔力之都”,所见林林总总,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每个人手中的手机。
最显著的是地铁上,偌大的车厢,熙熙攘攘的人潮,人来人往的人群,几乎人手一个手机。仿佛只有握紧手中这一小小长方体,才能与这世界关联。
在地铁上下楼梯处,赫然悬挂着提示牌——请注意安全,上下楼梯时请勿使用手机。可是依然无效,手里紧攥着手机的人们就象分秒必争一样,眼睛一刻不离开手机,全然无视安全警告。
忍不住好奇,眼睛扫过去,看看是什么在吸引手机的主人们:连连看、斗地主、抖音、微信、王者荣耀……地铁上坐我旁边的一个十五、六岁男孩子,一边游戏一边爆粗口。心生厌恶,对面有座位时离开他身边坐过去。没想到对面更能清楚看到他的表情,双眼已因游戏的紧张程度而聚集成逗鸡眼,白净的脸庞也涨得通红。
在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一个年轻的爸爸在给孩子解释吴淞之战。我冷冷补一句,简单来说,就是打不赢。那个爸爸连连点头,对的,打不赢。我回过头来对孩子说,那个年代的鸦片,就象现在的手机,让人上瘾,却从身心上丧失很多能力。
原想带孩子看看世界,没想到这世界手机满天飞。你看不见交流的场面,看不见阅读的画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年幼的儿童,都很轻易能拥有智能手机。
在家里,家长制止不了孩子玩手机,于是只能妥协,想到与其堵不如疏,挖空心思的寻找软件帮助孩子学习。与朋友相约吃饭,也不过是换个地方玩手机。一个人玩手机,是独乐乐,一群人玩手机,是群乐乐。这种低质量的相聚,其实也是孤独得很,时常在饭桌上见到一群人,各玩各的手机。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除去吃饭、睡觉、工作或学习等,能让每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其实不多,如果整天沉迷于手机世界里,那种快速便捷能让人得到满足感,但是也在缩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最后的那种虚空无聊,如同鸦片烧好的泡破裂,无声无息。
很想,轻声说一句:请放下手机,这世界其实很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