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无声告白》的第七章。
整本书围绕莉迪亚的死展开,起初猜测她是被人害死;看到中间以为她因种族问题(整个学校只有她跟她哥哥是亚裔)而死;因为种族问题没有朋友孤独症自杀而死……
看到这里谜底才逐渐揭晓,才明白其实莉迪亚这个花季少女选择死亡是因为无法做自己、长期以来一直在做“父母心中的小孩”。
她因为母亲玛丽琳的一次无声告别而生出假如母亲回来她就如何如何听妈妈话的承诺。在玛丽琳回来后,她兑现了诺言,从观察大人的细微表情动作中去做一切迎合大人的事,即使心里有多么不愿意,也会对妈妈提出的各种学习要求言听计从,“妈妈,我知道了”“好的,妈妈”“我现在就去学习物理知识”…终有一天,她不想再做这个家庭的中心,不想再为别人而活时,她做出了不当的过激行为,并失去了生命。
书中詹姆斯•李一家做父母的对三个小孩的不同对待,塑造出完全不一样的小孩。内斯是老大,莉迪亚第二,汉娜最小。父母经常把焦点集中在莉迪亚身上,连吃饭时候只要莉迪亚愿意就可以获得父母全部的关注。不知晓内斯是个喜爱航天科技知识的男孩,后来被哈佛大学录取,不知道汉娜喜欢躲在客厅与厨房之间的柜子底下,经常忽视汉娜的存在。而在莉迪亚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对这两个小孩的状况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父母沉浸在悲痛中仍无法自拔。
当汉娜在晚上独自一人来到莉迪亚自杀的湖边时,内心非常害怕她学着体验她姐姐的行为背后而付出代价。
内斯不被父母关注,而他亚裔的身份,遭受众多种族事件的父亲也没有真正理解他、关心他。长期以往,很难保证内斯心理健康。
玛丽琳的母亲希望玛丽琳嫁个本国人,做个围绕丈夫孩子房子转的普通家庭主妇,而玛丽琳认为她应该继续读完她想要医学专业,以一次无声地离家出走来排解心中的压抑,如果不是汉娜的到来也许她出走的时间会更久一些。玛丽琳期望自己的女儿莉迪亚成为一名医生,总是超前引导她学习相关知识。十几岁的莉迪亚还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也是很聪明的孩子,会察言观色,发现回来的母亲会为自己的“听话”而表现出喜悦,把母亲离家出走的责任加到了自己身上,在母亲回来后,认为自己答应妈妈的要求妈妈就不会再离开他们了。
三代人,母女两代人之间是如此得相似,长辈们都期望孩子成为长辈们心中的那个她,期望孩子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却从来没有关注过孩子自己想要的,没有考虑到孩子自己想成为的那个。
由此看来,家庭成员的性格特性是否也归结于当下很常说的所谓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仔细留意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是玛丽琳,是莉迪亚。很多很多人都无法真正的做自己,都在做父母心中的小孩,在做他人期待的那个人,因为做自己需要内心澄明、撇开世俗实在是太难了!虽然难,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打破牢笼,尝试了解分析自己的原生家庭,打破原生家庭关系的不良常规,并导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