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开始实施后,低年级不再布置书面作业,有的家长很兴奋,终于不必在家鸡飞狗跳的陪孩子写作业了。有的家长却表现得更焦虑,毕竟教育大环境没有变,应试教育形式下,他们对孩子的成绩也摸不着了。还有的家长对于减不减负抱持无所谓的态度,反正她们自己有自己培养孩子的节奏……
其实,最好的教育恰恰就是有自己的教育节奏,润物无声的教育。如果家长自己对孩子每一个关键期的成长都有参与,对孩子的脾性有充分的了解,对孩子的教育有长期的规划,不计较一时的得失,那么,这样的孩子基本是不会因为教育政策的变化受任何影响的。但是,毕竟双减对于当事人孩子来说,因为他周围同学的表现差异较大,他们自己会面对很多疑惑。例如,我的女儿就问我:“妈妈,别的同学都可以做完作业玩儿手机,你为什么规定我玩儿手机的时间?”是呀,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变得长了,一个家庭的常见模式是:一家三口各自拿着手机,平板,互不干扰地刷剧,观看短视频,打游戏。这些碎片化的娱乐简直是时间杀手,不仅消磨了时间更主要的是让人产生依赖,依赖这种短暂的快乐!我知道干巴巴的说教女儿讲这些道理,女儿并不会买账。正好,爱奇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有一个节目,讲了一个有任务在身的员工,经不住刷微信和抖音等娱乐app的诱惑,任它们不知不觉吞噬了时间,最后一事无成。看完后,女儿也感同身受地说:“确实如此啊!”当然仅仅明白道理还不够,一个星期天,女儿不听劝告,刷抖音,我心一横,决定让她看个够,并告诉她看完后给我讲五个印象深刻的短视频内容。于是,让她举手机保持合适距离,一刻不停地看了一个多小时,后来,她主动说不想再看了。第二天早上,我让她讲内容,她只讲了一两个,她告诉我:“当时看的时候挺高兴,但是一想到还要记住它们,就觉得没意思了。而且现在也没什么印象了。”最后,我们一起总结说:观看这些娱乐app确实弊大于利,首先规定观看时间,可以有效的保护视力。其次,不随意浪费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多做对自己有益的事儿。
这几天我给女儿布置每天做五道数学题,她很不满意,问我:“老师都不布置作业了,你为什么给我布置额外作业?”我反问她:“那你能给妈妈解释一下,为什么课堂上同一位老师讲课,你们的成绩却不一样呢?”她说是上课注意力集中不集中的区别。我再问她:“那和你学习相当,甚至原来还不如你的同学是如何赶超学习的?”她沉思不语。我告诉她: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努力和时间。之所以智力相当的孩子之间,学习成绩有差距,关键在于他们课后努力的程度,课后对知识的系统的归纳总结决定了你的优秀程度。简单的作业完成并不代表你对知识已经掌握,吃透了。而且妈妈也不会刻意加重你的学习负担,只是指导你对于所学过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归纳,并进行简单的练习。这只是在潜移默化一种复习的方法。
女儿反问我:“你不是说过成绩是我自己的事儿吗?哪怕我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我还可以做其他事儿呀!”“是呀,读书的多少确实不能决定你将来有什么样的前途,但是,毕竟它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机会。”我们聊起她经常买的那家“杂粮煎饼果子”的小摊,那个叔叔也很能干,一个杂粮小摊一年赚的钱也不少,但是,他的时间一点也不自由,每天晚上六点半以后才能收摊儿。每天早晨早早起床准备原材料。生活的辛苦大部分人都可以承受,但是,没有选择的辛苦多少会更苦一些!
这些道理,其实隔三差五我和女儿就会唠叨,这也是我们沟通的最主要的方式,希望其他的妈妈也可以时常和孩子彼此交交心,尽管我们这是一己之言,概括也并不全面,但是,做女儿学习动力的助推器足以,这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