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拿起一篇课文,我们不能仅关注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美,更要思考这种“美”是如何被呈现出来的。所以潜下心来阅读,聚焦语言文字,走进字里行间是“授人以渔”的根本。
读了王林波老师的《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这本书中关于阅读题设计这一章节,我对本次二年级阅读试题有以下思考:
一、理解与表达同生共长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内阅读,题型如下:1、给划横线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这道题考察孩子们对多音字“曾和背”的掌握情况,“背”字在本课以前的课文中的字词目标中出现过,在本课再次考察也算检测巩固,但“曾”的另一个多音字“zeng”,孩子们尚未接触,个人觉得有点牵强。总得来说,这一习题设计符合低段孩子的特点,暂且放过吧。2、“雷锋叔叔曾路过哪里?他做了些什么?”这道题直指课文内容,与表达无关。3、“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看到这一题的时候,我立马想到王老师总结的语文课堂中的一种现状“模式化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这一课的语文要素是“a、能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并说出了解词语的方法。能拓展积累词语。B、读句子,想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所以,我个人认为,习题二换成“阅读短文内容,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写一写雷锋叔叔背年迈大娘前行的情形?”习题三可以在二的基础上设计为“在哪儿还可以看到雷锋叔叔的足迹?他为谁做了什么事?根据提示想一想、写一写当时的情形。”总而言之,即便是我的理论高度很肤浅,但我还是觉得本次阅读题的考察是毫无意义的。
二、表达中穿插“交际”
本次试题中考察孩子的口语交际题共计两道。一道是用选择题的形式考察“注意说话的语气”这一内容,我觉得仅凭现在的孩子的聪明劲,做这样的选择题轻而易举,达不到考察目的。2、以 “说说我的好朋友”为话题,考察孩子们的交际能力,但在选题上我又有质疑,这次交际的内容是二单元的写话题目,试想“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写花的目标能一样吗?那么考察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忽然间,我想起了郑州二年级上期的期末考试题,人家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和阅读题融为一体的,在阅读中留下补白的空间,让孩子联系上下文填空,其实也是在语境中考察交际的能力,人家的试题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如果我们的课外阅读题也这样设计的话,我个人觉得比在单纯的“口语交际”中考察交际能力更好。
老舍先生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我觉得“不阅读,连个题都出不好。”接下来,我会一如既往的潜心阅读,让阅读充盈自己的生活、丰满自己的羽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