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童年的想象在我心中或脑中成像,我压根就不晓得当时“年方几何”,只是依稀记得,童年除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能想起的最多就是父亲的音容笑貌了。
父亲已走了好几年,每次想起父亲说过的那些话,为我做的那些事,便觉心痛得很,泪忍不住断了线。如今我已到而立之年,经历了学习、工作、生活的各种不容易,也渐渐懂得父亲的不容易,在慨叹“时间都去哪儿”的时候,也在努力回忆与父亲生活和点滴片段,谨希望以我手中之笔对抗时间的无情,拼凑起父亲的普通而不平凡一生。
上学:乖乖,别哭了
能够上学,有史以来都公认为一件难得而又幸福的事情,因为“知识改变命运”。
每当提起上学,谈及成绩的时候,我总在心里暗自庆幸,上天眷顾了我,生活中该有的喜悦和幸福,老天爷都赐给了我。
我不吹牛,也不惭愧,自幼是那种学习成绩“拿得出手”的学生,没有给老师闯过祸,没有给父母丢过脸。在落后的村子里,我算得上半年“别人家”的孩子,这是别人家对我的印象。
然而,我是一个从小就怕上学的人。难道,没有人看得出来吗?
小学,是我人生中最有意思的时光。村子名叫“横江”,我们入学的自然就是横江小学了。小学一共有四个班级,一至四年级,严格上来说有五个,其中有一班叫“幼儿班”,也叫学前班。
逢上学的日子,我都是哭着上学的,每天无一例外。那时候上学都非常早,六点就出门了,没有“早餐”的说法,六点二十分左右就到教室了,整个过程都有父亲陪着,他每天都会送我去上学,后来我只让他送我一大段路,因为在我们心中,被大人送到教室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肯定会被同学看不起的。我想,我的自立性独立性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萌芽了。
夏天日长夜短,六点的天已经大亮了。父亲就穿着那双卡其色的老拖鞋,一边让我乖乖不要哭,一边跟在我的身后,送我到那个通往世界的知识窗口-横江小学。
夏天,我还能准时起床,到了冬天,我的一直蠢蠢欲动的惰性便开始翻倍发作了。
“阿细,快起床书房啦!”父亲可能都不记得喊过多少轮了。
“书房”即是我们说“上学”的意思。
我却一直坚强撑着就是不起床,不是因为天气冷,而是因为我不想上学。
你说,在可以玩的年龄,为什么要去上学呢?
冬天日短夜长,清晨六点的天还是黑漆漆的一片,和凌晨的天一样黑。寒气一点也没有散去的意思,我不得爬起来,这时父亲一定会拿着一支铝合金的电筒,那个电筒是要装电池的,还要两节,很不耐用。
父亲把电筒头左右拧几圈,把光束调整到最小,越小越亮,往后小学的生活,我就是在父亲的目光和电筒光中前行到小学四年级的。
我是个男孩,但是上学的路程,就是我学会哭的历程。
一路哭到学校,每天挂着泪去上学,到了教室就假扮坚强,这一直是我的童年戏码。那些戏,父亲都陪着我一起演绎,直到镇上上学为止。
童年上学最美好的年月,就是带着泪的时候。那时候,父亲还很年轻,很精神,当然我也很年轻,年少无知。
印象中,我没有在横江小学教室里哭过,只记得父亲一路安抚我,劝我“别哭”“别哭”“要好好读书”“要好好读书”,是的,父亲的言词向来这么单一。
父亲不是那种喜欢说话的人,工作、生活里也不怎么说话。他从来没有大喝喊过我们姐弟几个,慢慢活成了一头似乎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吃的是草根,将奶及心血都奉献给我们。
上小学的路上,我不曾想过身后没有父亲的日子,他一直默默地跟着我,无论寒来暑往,从未间断。他那穿着睡衣、拿着手电筒的模样还是如此的清晰,他常常和邻居说:
我家阿细听话,也喜欢看书学习,送到学校就不用我操心了。
我想,那时的他一定感到很自豪。
备注:齐帆齐商学院12期28天写作特训营20篇1381字,累计39177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