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长德实验幼儿园第二期的家长课堂,主题是共情与接纳。因为在第一次课堂中,很多家长都反馈孩子容易发脾气,还有经常大吼大叫,哭闹不止,动不动就生气等等,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所以在第二次课堂中,我们将这些问题梳理出来,与家长们共同探讨孩子爱发脾气背后的原因,以及怎么共情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情绪。
首先,我们播放了“咬苹果”视频的前半部分:一个小女孩,趁着妈妈不注意,把桌子上的十几个苹果,每个都咬一口,那妈妈看到之后就责问她:你为什么每个都有一口,你吃得完吗?然后采访了现场的家长,如果是你家的孩子发生这种情况的话,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现场有家长就反馈:我的第一反应是生气呀,怎么不好好吃一个苹果呢?非得把每个都咬一口,这样不就浪费了吗?也有家长说:可能孩子想试一下哪一个是比较甜的吧!更多的如果家庭中发生这种情况的话,家长还是会感觉到有些不解和生气的。然后我们将视频的后半部分继续播放,原来这个女孩子是想试一下哪一个苹果是最甜的,要给妈妈吃!
所以,当我们还没有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以自己的印象来判定他的行为正确或错误,殊不知,孩子他可能传达出来的是其他的意愿,因为他还不懂得如何去表达,所以他会直接用行动来试探,这时候需要我们家长要有足够的共情,俯下身来,仔细的倾听孩子的心声,多问一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呀?或许孩子给你的答案会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让我们共同来解读一下,“爱发脾气”的一些潜台词:
第一,孩子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场景:孩子重复扔纸飞机,要求家长去捡,家长捡了两次,第三次就不耐烦,打断孩子,让他回家了,孩子因此大哭大闹,不愿意走)
第二,对现状感到无能为力,恼羞成怒(家长无论大小事情,总拿孩子跟其他小孩子对比,每次都是比差不比孩,孩子在对比总是体会到我不行的感受),
第三,对伤心失落的一种掩饰(孩子一回家就生气了,扔书包,说讨厌老师,讨厌上学。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在竞赛中与另外一个孩子分数是一样的,但是老师选择另外一个孩子去参加比赛,自己落选了)
第四,被控制太多了,没有选择权(这里容易形成两种极端的孩子,第一种的话是脾气暴躁,通过发脾气来反抗,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其他人的身上;另外一种的话是性格懦弱,依赖,没有主见,失去了创新的能力),
第五,希望引起家长的注意(在二胎家庭中,大宝因为二宝的到来会表现出一些行为上的退行,比如说吵闹着说要喝奶,爬行等等,以为模仿小宝的行为就能获得大人的关注)。
在看过了上面这么多例子之后,家长们是否觉得我们看到的,跟真正和孩子了解到的是不同的信息,所以我们家长也应该问问自己,是否是个情绪稳定的家长?如果家长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更容易记得你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直接发脾气,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原生家庭习得或者代际传承。如何来破解这一“魔咒”呢?这需要我们家长不断的学习,当我们有意识去改变自己,孩子一定会因此而受益的。对暴脾气的孩子,家长需要共情。共情不是软弱的纵容,也不是被动的接受不良行为,而是帮助孩子整理好自己的情绪,消化负面情绪。
面对孩子发脾气,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这里分为三步。
第一,接纳孩子的情绪。共情的第一步是接纳,接纳孩子有自己的情绪,允许孩子能够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悲惧,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价值,我们通常偏爱喜乐,而总是逃避愤怒,哀惧,但其实能够正确地表达愤怒的孩子会拥有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其实把孩子培养的太乖巧听话也有他的弊端,如果孩子不懂得反抗的话呢,那么有许多社会犯罪行为中,他更容易作为被犯罪人员选定的对象,因为在侵害的过程中,孩子不懂也不敢反抗,比较好控制!所以能够表达情绪是有它的价值的。有时候允许孩子哭比笑更重要!许多家长面对哭闹的孩子习惯说:不要哭了,哭有什么用,哭能解决问题吗?或许哭是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呢,能够帮孩子宣泄掉内心烦闷的坏情绪,这对他的心灵净化也是非常有作用的。面对发脾气的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做,给她一个坚定的拥抱或者安静的陪伴,不要空洞的说我理解我懂,而是帮助孩子把问题细化,告诉孩子,你知道他“今天和好朋友发生矛盾了,心情不好”,“考试没考好,现在很伤心”等等,帮助孩子会使用一些表达心情的词语,把情绪说出来。
第二,换位思考,倾听孩子的感受。让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的行为寻找合理性,最大限度地理解孩子。这里我们还见过有些家长随意扔掉孩子玩的很破旧的旧玩具,这个行为会引发孩子非常大的反应,有些孩子为此大哭不止!而在家长看来,这一个破旧的玩具已经失去了它的功能,家里有很多新的可以代替。可是家长不了解,在孩子的心里,每一个他玩过的玩具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家长要做到共情,以孩子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尊重孩子的感受,少追问为什么这样,我们要接纳孩子有负面的情绪,做到尊重,不贴标签,不排斥,然后用平和的心态表达我们的观点,也不代替孩子来做决定。可以经常这样子对孩子说:“你现在的感受是不是怎样?因为怎样?”“你这样做是因为怎样是吗?”“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我明白你为什么这么做,这件事确实很难接受”,“那你想说的是,你现在最希望的是什么?你希望我怎么做?你需要我什么帮助吗?”
第三,教会孩子用合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缓解情绪。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些建议,或指别人的做法来参考。
父母的共情就是孩子最好的情商教育,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连接他人,连接世界,连接万物,连接万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