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中人,多少都见识过职场的残酷,除了大批量地裁员,还亲眼见过因公司架构调整而被淘汰的个人。上一秒还在为公司卖力,下一秒已被无情抛弃。当我们还在感慨职场不养闲人的时候,那些不闲的人也不能完全被幸免。职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在这里,我仅以我个人的经验和思考谈几点想法,希望对正有此困惑的你有所帮助。
想要了解职场,我们就要站在一个更大的格局上看待它,也就是从一家公司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1. 企业中没有被重用只有“被安排”。
可能以前看多了职场类的电视剧,每每看到在职场中叱咤风云的职业女性,自己都会羡慕不已,觉得果真是个女中豪杰。所以就模糊地认为:那些身在高位的人一定能力非常突出,所以企业老板才会给她们设置如此高的职位,让她们来胜任;而那些能力一般的人,只能被安排做一个普通职位了。因此,在我的概念中,能力强的人就要“被重用”在高职位,而能力低的人就要“被安排”在普通职位。被安排和被重用完全是一高一低的两个level。
但是近来,我发现以前的想法是片面的。其实没有所谓的“被重用”,被重用的本质也是被安排,只不过刚好把你安排在较为重要的岗位或项目上而已。如果你一旦不适合岗位本身,或者是岗位难度升级,你不能再驾驭的时候,那不好意思,需安排其他更适合的人替换。所以,要纠正的观念是:老板是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上思考的,TA是以项目或岗位为出发点,而不是以人为出发点的。
可能今天的这个项目难度并不大,或者是这个项目比较适合让你来执行,又或者公司目前缺人手,于是安排你去接手这个项目;但是如果项目难度升级,有更适合你的人的时候,公司高层站在项目本身的角度,一定会让更适合的人来替换你,而你被调到别的岗位,此时,身为员工,我们要么接受,要么走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哪有什么重用与不重用呢?只不过是老板站在公司整体的利益上,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这里的这个“优”不是指的人本身优不优秀,而是人跟岗位的匹配程度。跟岗位的匹配程度高,甚至还能为岗位创造更多的东西,那不仅是能够胜任的,更是优秀的;如果人本身优秀,但是跟岗位的匹配程度太低,那在老板眼里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这一点,不论对基层员工还是对高层领导,同样适用。哪怕你今天是高层领导,但是一旦岗位发生变化,你不能再次胜任岗位的时候,即使曾经是高层领导又怎样呢?照样需要被安排、被替换。
2. 残酷性在于淘汰机制。
除了都是“被安排”本质外,职场中更残酷的是:很多人在一家企业里兢兢业业地干了好几年,但是最后却惨遭淘汰,原因是企业转型,需要更适合的人;也有人因为自身原因,追赶不上企业的脚步,最后被劝退。所以,职场想淘汰你的时候,不会跟你商量,只会下最后的通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家公司的成立是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在同行业中赢得更大的市场,从而赢得利益,那么为了能够带领企业中所有的员工在市场中激流勇进,在企业中,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则就是——优胜劣汰。
那身在职场中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1. 不断提升并拓展自己的技能。
为了不被轻易替换或淘汰,我们应该不断提升并拓展自己的技能。现在有一种人才叫“圆规型”人才,是说一只脚能在一个领域或一项技能上深耕,另一只脚能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画出来的圆圈才会更大,这样自己才不会只在一个很小的圆圈里受限。不论企业怎么变化,学到的技能永远是自己的。
2. 转变心态,被安排是常态。
心态是做事的第一步,心态决定我们做事的质量。就像我自己一样,我慢慢地认识到客观事实之后,我渐渐转变了自己的心态,不再排斥“被安排”三个字,而是决定不断提升自己,这样才会“被安排”到更重要的岗位。
3. 不被平台所限,让自己有随时跳出去的能力。
最后是,不要被平台所限,而是要着眼于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领域。因为平台是老板的,我们却是自己的,平台不是永恒的,但我们自己却要为这一生负责。许多在舒适区呆了很久的人,当有一天被平台抛弃以后,内心焦虑恐慌、束手无措,就是因为只把自己置身于平台之内,失去了自主能力,丧失了观察外界动态的眼光,从而失去了跳出去的能力。
记住,平台的CEO是老板,好的老板会负责平台的一生;但我们是自己的CEO,我们要为自己负责一生。不被平台所限,保持独立思考,让自己有随时跳出去的能力,才是我们要为自己所做的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