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抄:
“规矩”固然是社会生活的必需,人们常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但是,在儿童教育中,则是“规矩太多,难成方圆”。
不要急于给孩子立规矩,尤其在他们认识世界的初期。有人说“规矩是用来打破的”,这句话用在儿童教育上是再恰当不过。儿童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探索的欲望充满体内的每个细胞,而且,他们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所以常常会做出格的事或闯祸。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期,家长要以正面心态面对孩子的种种“坏行为”,只要不危险,不妨碍他人利益,都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有的孩子甚至对某种“坏东西”表现出偏好,这种情况下,家长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不跟孩子拧巴。其实,在孩子那里,一切东西都是纯洁的、有趣的,“好坏”之别其实常常是成人的一种偏见。家长要正确评估一件事的可行性,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体验,不要简单否定,不要强硬地限制,更不要轻易进行道德的或善恶的评价,哪怕这件事看起来非同寻常。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如果家长急于以一种成人世界的思维和标准来限制、规范孩子,很容易压抑孩子的正面激情,使他们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停止生长,乃至萎缩;压抑感还容易刺激出负面情绪,让孩子出现逆反或是自我封闭症状。有的家庭,甚至孩子把沙发巾弄皱了都要遭到训斥。
一个表面上纤尘不染、井井有条的家,维护它的代价是孩子失去了自在和放松的生活。20年后,整洁的家中坐一个规规矩矩、毫无创造力、没有自我调整和选择、判断能力的人——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给孩子一面涂鸦墙”,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目的并非把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或科学家,也不是怂恿孩子干出格的事或干坏事,而是尽可能让孩子有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
理解孩子的尝试需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尝试机会,给他们一份自信快乐的思维方式,使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在日后成长中充分发挥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