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与媳妇的恩怨自古就有,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媳妇熬成婆后还会不断重演这出戏呢?在女性日益独立与开放的今天,究竟婆婆与媳妇到底能否相处的好呢?
我身边有一群80后,90后,在结婚后,尤其是有孩子后,可以说是面对了形形色色的婆媳关系,从中也可窥探一二。
这些婆媳关系包括我自己,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典型。
一:和谐相处型
这一类媳妇与婆婆关系不错,没有胜似母女,却是互相感恩、体贴。吵架没有,不同意见偶尔有,但是激不起生活的大浪花。
1. 媳妇日常工作忙,情商不低,学习能力强,懂得抓大放小,不会因为婆婆日常的一些理念与自己不同就心里暗暗不爽,关注孩子成长和家庭和谐的大方向,不纠结于婆婆的一言一行,也能够深刻认清自己是孩子的监护人,重要的事情都是尽力自己去做,实在抽不出空的时候也是真心放手给婆婆,交待重点,懂得彼此关系的边界,对老人的帮忙充满感恩。
2. 正好遇到的婆婆大多数时候也明事理、懂颜色,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虽然有时爱叨叨,太过宠溺孩子等等一些行为习惯,媳妇也不胜其烦,在心里拧巴,好在双方会进行必要沟通,最终达成妥协,与老公起争执,婆婆也懂得适时参与,站在媳妇这边,维护家庭和谐。
3. 部分媳妇与自己亲妈的关系也不融洽,一直是爱恨交织,更乐于与婆婆相处。亲妈强势的,媳妇往往对这种以自我需求为导向的强权有阴影,与自己亲妈的相处不过三天便开始闹腾,彼此不舒服,于是长大后也总想远离原来的家庭。而有的娘家确实有难处,压根指望不上。有鉴于此,这些媳妇对婆婆的期待都没有太高,所以婆婆如果能做到照顾好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她们已经是千恩万谢。有的还带着婆婆、孩子出国过,经受住了旅行考验的婆媳,是真的中国好婆媳,没错了!
二:勉强凑合型
这一类应该是大多数婆媳的常态。
由于生活的压力,夫妻间无法像国外那样,让其中一位全职在家,而交给保姆,没有可靠的人,又不放心,即使有保姆,也希望家里有个亲奶奶能照看着,至少不太可能遭遇电视新闻里频频发生的那些恶性事件。
而婆婆,自一个小地方来,带着自身几十年的乡土习惯,大多数对新的城市感觉陌生,本身也不擅长交流,夹带着方言、不讲卫生、口味相差很大等等,彼此互不适应,经常看不顺眼,加上有的婆婆十分强势,对自己儿子的认知有失偏颇,对孙辈的教育参与要求主导权,小碰撞可谓隔三差五,家里气氛时不时紧张or冰冷。老公对自己的妈妈都时不时忍受不了,加入媳妇的阵营。
两者对于育儿观念,也存在巨大分歧。很多非独生子女想要二胎,但是基于老人目前的态度以及巨大的生活压力,有心无力。但是有的婆婆还很自豪地教育儿媳妇,尽管生,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看我,2个,3个生出来也没咋管,你看看你老公现在不是也很优秀?!读书考试,娶妻生子都顺利得很。额,这番话竟无力反驳,只能在心里默念,只管生养,不管教育的年代早已过去,我们要做合格的父母。也有的二胎真生出来了,婆婆却不认这个账,媳妇还得好言好语相劝来帮忙,甚至要去求,就这样,还有的借口与媳妇不合,在家里打麻将,跳广场舞,孩子2岁了还没见过面,天天视频里还要显摆多疼爱。
其实媳妇们的要求并不高,婆婆在身体康健的情况下,能帮忙带几年是几年,孩子平安即可。纵有诸多不合意,也都咽在肚子里,吐槽在妈妈群里,表面依然要和谐,不撕破脸,毕竟一个家庭的向上发展,要互相依靠,共同努力延续。
三:相互厌弃型
身边这一类型也不少,像是上辈子的仇人,这一辈冤家路窄,家里每天上演鸡飞狗跳的戏码,精彩程度堪比电视剧。
现实有很多实例,虽说糟点各不相同,但症状大多表现为表面不情愿,内里各自嫌弃。两者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相差太多,但是媳妇苦于孩子不放心交给他人带,自己带对家庭的经济又造成一定压力,婆婆仗着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以及自己长辈的身份,时不时作天作地,奈何互相又不能离开,可谓是磕磕碰碰的每一天里相互厌弃着共同生活。
1. 我身边就有很多婆婆,在媳妇踏进家门的那一刻,不管媳妇累不累,有没有事情,招呼一打径自去跳舞,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周末一天出去买几趟菜,每次买一点,各种借口不在家,不管媳妇是不是一个人带不住两个娃。老家不相关亲戚的红白喜事,都是第一个跳出来要回家,一去至少半个月。没有头疼脑热,也要喊着天天去医院,报告没毛病,硬说医生不合格,再换医院查。真查出来一点啥毛病,医生建议饮食调整,根本不在乎,坚称自己完全没达到医生说的程度,于是儿子媳妇不断换医院、不断诊治,每月不少医药费,还得小心应付每一次老人关于死亡的执念,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就是那个罪魁祸首。
2. 也有一些老人抱着“天上地下,老子最大”的心理,在家里耀武扬威,飞扬跋扈。当着孩子面看视频,随地吐痰,脏话连篇,挑拨妯娌关系,走哪跟着哪,换着法子坑最贵的衣服,最好的保健品,最大的面子,不管小家庭有没有这个能力,不管作为一个长辈合适不合适。
很多朋友说,如果不是相中老公这个人,这样的婆婆一天也是相处不下去的。为了老公,为了下一代,媳妇都是放低姿态能凑合就凑合,老佛爷似的供着,要不然,又能怎么样呢?!
怎么办?
那么究竟都有哪些原因造成如上的和谐抑或厌弃呢,我们又能如何维系或者改善婆媳关系呢?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三观差异和性格。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婆婆与媳妇毕竟不生活在同一个年代,各自的时代背景对各自的三观和性格都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也是一代代婆婆和媳妇无法避免的主要冲突来源。
1. 如果婆婆媳妇三观差异太大,而性格都不是包容,理解,利他型,那么家里势必成了“观念”的战场,每一件事都可能成为导火索,爆发一场大战。
这种矛盾自我看到的现状来说很难调和,媳妇希望婆婆能改改几十年的坏毛病,这几乎不太可能,且不说婆婆们操劳一辈子,想着晚年总算可以清闲下来,放飞自我的心态,现在社会发展之快,部分年轻人都未必跟得上,别说她们的学习能力已退化到最差状态,而照顾现在的孩子,又并非以前的吃饱穿暖,责任之大,很多媳妇自己都未必能承受的住。
而婆婆希望的传统孝顺儿媳在现代社会也几乎很难找到,毕竟这个时代对女性的要求这么高,“三从四德”是不可能立足社会的。女性很多时候对家里的贡献不比老公少,甚至还多,当然话语权就更强大。如果性格强势,那么肯定也不愿意妥协。这种只能说,要不相见不如不见,大家协调统一请保姆,没事别见面;要不只能在对抗的日子里苦熬,熬到孩子大一点,可以自主上下学。
2. 如果婆婆媳妇三观差别不大,性格不那么强势,那么不妨彼此换位思考,都为和谐家庭做一份贡献。各自理解彼此的不易。
婆婆需要认清的是,媳妇是陪伴儿子下半生最重要的人,对于他们的夫妻关系,尽量不插手。需要帮忙的时候,能帮忙就尽力而为,不能帮忙,也别指手画脚,以女主人姿态自居的婆婆们只会毁了儿子的生活。
媳妇需要正视自己让婆婆帮忙带娃的需求,也要意识到婆婆本没有义务来带孩子,毕竟孩子是自己的,如若婆婆不能来帮忙,儿子和媳妇应尽的赡养义务,根据法律来说并不能少。婆婆来帮忙的时候,无论是出于传统,还是尊重,我们都不应该认为理所当然,毫不费力就能获得她们对孩子的爱和良好的婆媳关系。适当的理解、尊重和付出还是十分有必要。有需要调整处,也尽量自身来做改变,毕竟婆婆多年积攒下来的价值观,随着年纪越大,改变的可能性越低。 而媳妇所谓的一套正确理论,可能等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也不适用,但是我们都知道那时作为婆婆的如今的儿媳们也是出于一份好意和真心。
说实话,我身边并没有那种媳妇与婆婆的关系比与自己亲妈还好,甚至像姐妹那种,不知是电视里夸张出这种关系,还是因为我的样本都是来自小城市或者农村来的组合家庭的缘故。
但是对于还未走进婚姻的女孩们,也真诚地奉劝一句,在考虑结婚之前,与对方的父母见个面,聊聊天还是非常必要的,如能深入了解各方面,那将是极好的。
婆婆与媳妇到底能否相处的好呢?看缘分,看两者的三观与性格,并没有统一答案。这个千古难题可能还会一直延续。我们今天自认为好的,到了几十年后可能又是老古董,又或者社会对老人们的要求又不同,所以我们这一代也会同样走入这个循环,只是任何时候,包容的心态,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都多多少少能减轻这种差异性的痛苦。愿大家都能相处愉快!
后记:这篇未提到老公的作用,确实在现实生活中,老公的作用非比寻常,但是以上所述已是基于老公帮理不帮亲(除了特别问题),没有毫无理由站婆婆的情况。如果老公连这点都没做到,大概凑合早不用勉强,相互厌弃也早已互相抛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