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思想】
父母不是全能的,却在大包大揽。
【本章思路】
当我们成为父母后,突然要求自己要像神一样万能。
对自己对孩子总是指责挑剔。
并用爱心承担起所有问题。
二、接纳的概念
1、行为和你对行为的评价
孩子的客观表现是行为,如,孩子把衣服丢在地板上。
你对此行为的评价是,邋遢。
如:孩子认真写作业是行为。认真,是你的评价。
2、行为为何会有不同的评价?
①、我们常常用自己的评价去区分行为。如上面例子......
②、父母类型不同。有些人宽容,有些人挑剔。这些特征对孩子和对外人是一样的。
③、孩子类型不同。有些孩子是难养型,有些孩子是容易养型。
④、父母心情导致。
⑤、环境因素。
⑥、父母双方标准不一样。
3、对孩子的行为不正确的接纳方式。
①虚假接纳。
孩子会觉得父母心口不一,而内心矛盾无所适从。
从长远看,孩子会对父母的真诚表示怀疑,伤害亲子关系。
正确做法:父母最好不要违背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试图去扩大自己的接纳区。当父母觉得不能接纳孩子的某些行为时,绝对不要虚假接受。(接下去如何做,后面章节讲)
②我接受你的人,但不接受你的行为。
这话经常见,但对孩子来说,无法判别一个人和他的行为的关系,所以无效。
孩子只从父母对自己行为接纳的多寡,来判断自己是否为父母所接纳。
4、父母正确接纳孩子行为的方式。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表达评价。
如:孩子总是把衣服丢在地上。
这样说,你的衣服丢在地上会沾上灰尘,并且可能会绊倒别人。(表达感受)
不能这样说,你怎么这么邋遢。(表达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