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句话的适用对象是管理者。当一个人不仅仅是管好自己的时候,他就更需要让人信服的品质。孔子认为,他们需要具备以下品质:敬业、守信、节约、以人为本。
一、敬业
人们常说,要干一行爱一行,但这又往往很难做到。有的人,做着不喜欢的工作,违心而动;有的人,不认真做自己的工作,随性而为。小到一位医生的给患者“加餐加汤”,大到一位君主的烽火戏诸侯,这种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工作难道仅仅是为了生存吗?或许对有些人的确如此,但开心而认真地工作和不满而愤恨地工作,拿到的物质报酬是一样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精神回报。而身为管理者,更需要有敬畏之心,要认真对待,以自己的工作为荣。要知道,你的一份工作成果,需要多少个人背后的默默付出。
二、守信
信用,是比金钱更有力量的东西。商鞅立木、一诺千金、季札挂剑,无不在告诉我们信誉是一张最好的名片。你想要与他人达成合作,对方第一个看的就是你的信用。你会和失信人员达成契约吗?你会和失信企业谈成合作吗?答案不言而喻。破产之人可卷土重来,失信之人如过街老鼠。倘若身为管理者,你就必须成为他人的榜样。守信用,是为人的底线。
三、节约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奢侈是财富最大的敌人,纵使你有万贯家财,倘若骄奢淫逸,也终会挥霍一空。大部分社会的劳动者不会拥有大量的财富,但管理者往往是资本的热衷对象。身为管理者,必然手握大量资源和资本,是否大手大脚?还是精打细算?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节约是一种良好的美德,不要让自己过高的欲望而导致浪费。节约,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修炼。
四、以人为本
社会是由什么构成的,毫无疑问是人。过去的那个社会,连人的基本权利都无法保证,奴隶制、种族歧视……有太多智者经历过那个人命不值钱的年代,他们叹惋“人”这个字本身的轻贱,他们大声呼吁以人为本,沧海桑田,终有我们这个时代的降临。
管理一群人,绝非易事。但人终究不是机器,你一开,它就运作;你一关,它就停止。人不像机器,可以随叫随到,只要有能源就能工作。我们需要“使民以时”,考虑到别人的情况,综合考虑,而非一己之见,做一个独裁者。请千万记住,做任何事,当以人为本,不可被自私蒙蔽了双眼。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何为有余力?孔子给了五个条件。但这五个条件能做到,其实并不容易。无论对内对外,还是对己对他,直到最后的仁,这一步步,谈何容易。
既然要做到这么多,才能学文,足以见到“文”是多么难。有一种说法“文”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个是古代贵族需学的本领,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学到的呀。
樊登老师说这个“文”和“文质彬彬”中的“文”是一样的,是外在的意思。当我们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修炼差不多之后,就可以考虑再去一些其他的东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