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一平方米的静心》,它的作者是美国的莎朗,莎兹伯格。
说到静心,首先我们要知道静心为什么如此重要。书中做过一个这样的比喻,说当一个不懂得静心的时候,就好像面对一个漂浮在水缸里的大葫芦,你总是看它不顺眼,想把它按进水里去。可是你越是使劲儿,它就弹得越厉害,甚至会跳起来把你的全身弄湿。
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这个画面,是不是这样?
身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和承担来自家庭、职场和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处理不好,我们会身心憔悴,处理得当,便可以是岁月静好。所以修炼自己,让自己保持正念,体会幸福,已经成为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
全职工作的成人,每天花做多时间和精力的地方就是工作。如何在职场上得到快乐,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八大快乐支柱。
第一支柱、均衡
均衡是把你从你是谁以及你的工作中区分出来的能力。
如果没有均衡,就很难把工作做好或是享受生活。研究表明,不管是在什么公司,快乐的员工都显得更积极,更忠诚。如何让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则是可以通过静心冥想练习和正念练习,进而让自己保持平衡与平静。
在这一章中,书中介绍了几种冥想练习,包括正念呼吸静心,维持均衡静心,认同情绪静心、喝茶静心等。
在这,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记得几年前,自己拍过一张照片,就是茶叶在茶杯中浮沉、舒展的状态。那一刻,仿佛瞬间顿悟了一般,茶叶的状态变化与一个人的一生何其相似。书中讲的喝茶静心,就是要告诉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放下其他的事情,全心全意的去感受沏茶、泡茶、喝茶的每一个动作,去观察茶叶、茶水的变化,去细细品味每一口茶的味道和感觉。
第二支柱、专注
专注是不受分心和干扰的情况下,集中精神的能力。
要做的事情总是很多,我们似乎越来越焦虑,恨不能变成三头六臂,奈何分身乏术。实践表明,同时做许多事,并不会提高生产力。工作中,我们也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就是你手头的工作越多,你越着急完成的时候,反倒越容易出错,更做不好。这时候,我们需要慢下来,静下来,专注于重要的、优先的事情上。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自己环境的主人,而非受制于环境的奴隶。
古代谚语说“当你走路的时候,走路;当你坐下的时候,坐下。”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支柱、慈悲
慈悲是从不完美和错误中重新开始的能力。
我们现在讲团队精神,其实团队精神的精髓和实质就是无私、慷慨和关爱。当我们对自己和别人实践慈悲和慈爱时,我们彼此都将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这里一个很典型的静心练习就是:送出慈爱给接你电话的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到各种各样的推销电话,比如保险、理财等。虽然不排除有些是诈骗电话,但也有些人真的是为了生计。在打这一通电话前,他可能也在心里做了无数次心理建设,才鼓起勇气拨通电话。所以,我们可以拒绝,但请温柔以待。
这也是我想到另一件事,就是网上流传的外卖小哥蹲在路边吃外卖的照片。随着网络的发展,给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程度的便捷,想吃什么,想什么时间吃,就是拿出手机分分钟的事。下完单,着急的时候还会一遍遍催单。再加上各个平台的考核,每一单都有时间节点,所以小哥们总是行色匆匆,忙着赶路,一不小心还会接到退单和投诉。其实,我们何尝不能对他人慈悲一些、体谅一些呢?雨雪天气,我们连出去吃饭都觉得艰难,那么等外卖又何妨多等几分钟呢?给小哥们多一句嘱托,让他们能注意安全,因为他背后承载的也是一个家庭。
第四支柱、弹性
培养从挫折、沮丧、失败中复原的能力。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职场中也是如此。所谓的弹性,就是我们随时可以对自己的心态做出调整和修正,重新开始。
书中提到,要保持弹性,首先就要温柔地照顾自己,不让自己身心俱疲,可以是当地给自己制造一些小确幸。比如,养鱼种花,适当的给自己放个假,送自己一件心仪已久的礼物等。
在我的办公桌上,就养了好几缸小鱼。我把它们看作是我工作以外的一些小确幸,在忙碌的工作之中,抽离出几分钟,去给它们喂喂食,换换水,就是对身心的放松,可以再下一刻以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第五支柱、沟通和联结
化解职场冲突,不被情绪掌控的能力。
有技巧的沟通,有能力的联结,对于职场快乐至关重要。
书中介绍,避免沟通地雷的三种技巧:这个消息是不是真实?沟通是不是有效?即将说出口的话,是不是“仁慈”?
此外,还要注重倾听,用正念阻止职场八卦流传、不把工作上的负面情绪带到家庭等。
第六支柱、正直
把最深入的道德观带到职场上的能力。
职场上,我们不免遇到一些问题,它会和我们的道德观产生冲突和矛盾,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个人认为有三点:一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请坚持你心底的正义和你最深入的道德观;二是,要看这件事是不是对全局有益,对集体有益,如果是,那么请服从大局;三是,要看这件事是不是遵循慈悲的道德观,有没有伤害到自己或者他人的利益。适当的坚持,偶尔的妥协,才能获得更多的职场快乐。
医护人员和社工面对生死时的道德困境。医疗过度和资源不足的冲突。正视人的生老病死,正视环境和条件,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对自己和他人保持仁慈仁爱之心。
第七支柱、意义
将工作与个人价值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我喜欢士兵突击里那个傻傻的许三多,他说好好活就是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同样的一天24小时,同样的一小时60分钟。然而,这同样的时间里,每个人却因为自己的觉知不同和目标不同、行动不同,赋予了工作和生活不同的意义。
因此,你对自己有怎样的目标和期许,你对实现目标有怎样的归化和行动,你为此而倾注的精力和时间,都将决定它的意义。
第八支柱、开放的觉察
看到不同的可能性而不画地自限的能力。
当我们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变到对全局抱持正念,我们就可以从中成长,工作也会因此变得顺利。从不同的视野,就会看到工作上不同的样貌。
这里有两个小故事,我们不妨重温一下。
一是建筑工人的故事
工地上有三个工人在干活,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我在砌墙”,第二个工人说“我在建造一座摩天大楼”,第三个工人说“我在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
二是为什么而读书的故事
课堂上,老师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有人说是为了书中的黄金屋,有人说是为了书中的颜如玉,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不同的视野,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不同的事业成就和高度。
所以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努力放大自己的视野,人生就会变得跟别人不一样!
书中,结合这八大支柱,介绍了三十余种正念练习的方法,比如呼吸练习,冥想练习,走路练习,喝茶静心等,每一种方法都能让我们在一平方米之内,让自己的心灵回归平静,不妨一试。
在方寸之间,给世界降噪,让心灵重归正念。心打开了,灵感和喜乐就进去了。
但有方寸地,一步一清心。
《一平方米的静心》推荐给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