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终有一天,我们会老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说的是,我们每个人对待老人和小孩的态度,它会彼此互相感染。这个社会的和谐,有赖于我们每个人的共同付出,我们的父母,终究有老去的那一天,我们的孩子也终将长大。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总有一天,我们会迎来苍苍白发。
这是社会的自然规律,这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命运。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早早做好心理建设,让自己在老去的那一天,能坦然接受这一切呢?
说实话,时光总是有很多的无奈。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开始面临这个世界的种种残酷了。比如,爷爷奶奶的衰老,亲人的分离,这些都已经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我们没办法逃避。
就像伊夫·邦廷的生命教育绘本《我一直一直爱你:伊夫·邦廷生命教育绘本》中所描述的那样,“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
2.《我一直一直爱你》
阅读《我一直一直爱你》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伊夫·邦廷是谁,等我读得泪眼朦胧,才了解到这生命教育绘本的特殊意味。
相比于其他的绘本,《我一直一直爱你》这部书,它所面向的读者的年龄段是更为广泛的。
外婆因为摔伤而无法走路,年轻人还要工作,不能在家照顾。权衡之下,只能把外婆送到了“阳光之家”养老院。这里有专门的护工看护,有年龄相当的伙伴,“阳光之家”这种机构,是这个社会对年轻人的一点体谅。
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阳光之家”看望外婆。在看望外婆的过程中,妈妈一直隐忍着,不敢说出对于母亲的思念,而外婆也容貌淡然地安慰妈妈,不要过于担心她。
这是养老院经常见到的景象,在一家人离去之后,外婆的泪水才得以涌现。这一幕被“我”看见。作为孩子,他看到了妈妈和外婆之间彼此的思念,而当彼此把这种思念说出来的时候,爱实现了双向的流动。
伊夫·邦廷描述的正是这个老龄化的社会所最为常见的现象,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思考也正关乎着他们对“爱”的理解。《我一直一直爱你》中,每一帧图画,都是一个经典,饱含着人物的情绪,十分富有感染力。而伊夫·邦廷的文字,也是格外动人,他引发我们思考当下的种种,也更给我们以未来的希望。
尽管老去很残酷,可“爱”依然让我们充满温暖和希望。
3.唯有爱,是最美好的羁绊
“爱”这个元素,在《我一直一直爱你》这本书中,最初是以一个气球的形式出现的。刚开始,孩子会觉得拿着这样的气球感到尴尬,这恰恰也印证了,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是有一种害羞的心理存在的。
等到被妈妈和外婆的泪水所打动,这“爱”的气球,就变成了一种启示和安慰,不仅感染了书中的男孩,也感染了阅读书籍的我们,同时,也升华了书籍的主旨。
唯有爱,是最美好的羁绊。家人之间,就是要彼此爱护。哪怕因为种种现实原因而不能在一起,我们也不要放弃,关于爱的表达。
这是我们生活的动力,同时,也是我们穿越荆棘的勇气。感谢伊夫·邦廷,让我感受到“爱”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