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

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

作者: 有书共鸣 | 来源:发表于2023-01-05 21:43 被阅读0次

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1月北京第1版

看到张晓风的名字,我的心动了一下,《地毯的那一端》就来到了我的书架上。

同是今春看花人(新版总序)、有少作可悔,幸甚(2011年九歌新版序)、仍然(1978年香港版序)、自序(1966年文星版序)。我觉得这是几篇不同时期的序言,就已经值回了书价。从1966年到2011年,张晓风说不悔少作,“一个人如果一路悔其前愆,那真要悔个不完了。”2023年元旦,我花了半天时间读张晓风的第一本散文集,那些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霜洗礼的文字,依然历久弥新,确实够资格“不悔少作。”

让我们跟随着张晓风的文字,回望从前:王X羲是侨生,自己也能写,曾在台大读外文系,回到香港则办杂志,盗台湾的书颇有些靠山吃山的味道,既然熟悉台湾文坛,不盗白不盗。

那是一个晴好的下午,我骑脚踏车到文星在衡阳路的店,在店门口未上楼之前碰到三毛。

《地毯的那一端》中的“德”是我的丈夫林治平,所以用“德”,是因他在族谱中的名字是仲德。

《细细的潮音》中的“汪老师”是汪经昌,号薇史,死于香港,我在《一半儿春愁一半儿水》中写过他,老师似乎是死于车祸的后遗症。我后来经过香港时总是去美孚新村看看汪师母。

人民文学版《地毯的那一端》属于“老书新出”系列,张晓风说,“我们都是站在同一棵大树下惊艳的看花人,在同一个春天。”

“在图书馆里是最美的时光了,我常在那里读书或写稿,不时停下来看看四壁图书,而兴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的警觉。《最后的戳记》

“其中一个女孩子是因为母亲早逝,不愿看着姐姐独自担当家务,而准备休学;另一个则是寒假结束后接到母亲遽逝的电报,心伤几摧。我在文章后面写了几句安慰鼓励的话,如果我能给别人一点光,一点温暖,我为什要吝啬呢?”《另一张考卷》

“原谅别人总是对的。饶恕是光,在肯饶恕的地方就有光明和欢愉。”

“现在还没有降霜,橘子是不会甜的。”《霜橘》

人到中年,再读张晓风年轻时的文字,忽然明白,发自内心的善良,才是文字长青的秘诀,唯有真爱可以“不悔旧作。”

琦君,张晓风,张秀亚……是我年少时的梦,我如饥似渴的在杂志上阅读她们秀美的文字,也因此有过属于自己的瑰丽文学梦,只是被岁月慢慢慢磨平了棱角还不自知。

我只是还记得张晓风而已,如果不再遇见,她永远是我记忆中不老的张晓风,而不是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祖籍江苏铜山,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 。

谁的日子都是要过去的,只有情永在。


相关文章

  • 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

    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1月北京第1版 看到张晓风的名字,我的心动了一下,《地毯的那一端...

  • 《地毯的那一端》--张晓风

    德: 从疾风中走回来,觉得自己像是被浮起来了。山上的草香得那样浓,让我想到,要 不是有这样猛烈的风,恐怕空气...

  • 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

    从疾风中走回来,觉得自己像是被浮起来了。山上的草香得那样浓,让我想到,要不是有这样猛烈的风,恐怕空气都会给香得凝冻...

  • 地毯的那一端

    今天读了张晓风的《地毯的那一端》P1~P48页 有2012年71岁写的序《同时今春看花人》我们都是花下过客,都为一...

  • 《地毯的那一端》读后感

    昨天中午,我读到张晓风的《地毯的那一端》的时候,忍不住小声朗读了这篇文章。 某人在休息,我怕我的读书声惊醒了梦中人...

  • 2021-01-07《在地毯的那一端》张晓风

    德: 从疾风中走回来,觉得自己是被浮起来了。山上的草香得那样浓,让我想到,要不是有这样猛烈的风,恐怕空气都会给香得...

  • 地毯的这一端

    “我们已有长长的等待,现在只剩下最后的一段了。 等待是美的,正如奋斗是美的一样,而今,铺满花瓣的红毯伸向两端,美丽...

  • 在地毯的那一端

    当钟声响起 阳光照着绿色的草坪, 散发着让人幸福的灿烂 我回忆着往昔 寄希望此时的日光不是春日的暖阳 有着和煦的微...

  • 午后之死

    01 阿强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院子的中央,大红的地毯一直从门口延伸到堂屋的八仙桌下。此时,他正看着地毯另一端身披白纱...

  • 走过地毯一端,写下完美篇章

    走过地毯一端,写下完美篇章 ——在瑞安市阁巷小学2018届毕业生助跑成长礼上的发言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wj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