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只是经由我们而来,并不属于我们,他们有自己的人生。
他们继承了我们身上的一部分,重新组合,但更多的是要去经历新的人、新的事、更广阔的环境与时代,他们注定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们只需要去观察去感受,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点到为止,其他时间一律专注地自我成长。
…………………………………………
关于习惯的培养,我有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核心是循序渐进。
例如跳绳,大家看别人一口气跳1万个,自己也想。
而我的建议是先一口气跳100个。
每天加10个。
循序渐进的上去。
运动的核心是使我们更加的精力旺盛,而不是病恹恹的,只要您觉得过疲劳,那么说明就是错的。
第二、要有表演价值。
表演价值是指您在朋友圈或其它社交平台上展示您的风雨无阻,从而成为一个让自己佩服的偶像,让众人佩服的偶像。
这个,一旦开启了。
就无敌了。
…………………………………………
跟你们说个残酷的现实,任何数据最终都会泄露,越是数据规模大越会被泄露,因为后者价值高、对其刺探的人更多。
以后,会有一门新考古学,就是基于各种被泄露的数据库进行的考古学。
数据泄露虽然损害个人权益和当下社会利益,但从中长期看,有利于历史研究和人类文明进步。
要想根本上制止数据泄露,只有一个办法,从一开始就不收集数据。
比如古代,大部分历史事实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很多皇帝怎么死的至今搞不清楚。
如今不会了,2050年就任的美国总统小时候喜欢吃什么冰激凌、十八岁喝的什么酒,都会被展示出来。
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保存记忆,但是还有另外一大特点,就是也可以清除痕迹,有些人有些作品已经再也搜不到了。
所以,互联网考古具有被动片面性。
史书考古与之相比呢,可能就具有主动片面性。
未来的考古,会聚焦到时代小说上,在这个时代,小说家才是真正的历史记录者。
与《三国演义》这些古体小说不同,今天的小说多是民间题材,更容易管中窥豹,小说家是在用假人说真事,并且很擅长包藏祸心,把要说的话都藏于字缝里。
…………………………………………
情谊、精力、时间、金钱...
投入之前先想清楚,这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如果是为了他人,也要想清楚,我是在“投资”,还是在付出。
投资,那就必须接受风险,赔了就要认。
付出,那就是心甘情愿,根本谈不到什么赚了赔了。
心地清明,哪来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失望和痛苦?
…………………………………………
说实话...我觉得...只有好的决定,没有所谓重要的决定,决定的决定者也不影响决定的好坏。
人生之所以变糟,不是因为失去控制权,而是一再选了力所能及很容易但不够好的那条路。
该与之搏斗的不是做决定的人,而是要与差劲的决定搏斗。
…………………………………………
上嫁有时候看起来是运气,但其实是绝对的实力。
从小父母的培养+长大后自己在专业和工作上的努力+出入对方出入的场合=相遇
背几万个单词才能在台上侃侃而谈让台下的人看见。
学舞蹈几十年跳到顶尖赛事才能在对方眼里惊鸿一瞥。
法学本硕熬夜苦读几年才能有资格和对方坐在一个会议桌上谈天论地。
父母砸重金托举才能和对方一个学校一个图书馆相遇。
世间所有好运都来自于你自己的努力。
(首先是有机会,遇到!)
…………………………………………
今天,几乎是全民抖音。
本地有位大姐给我科普过,说她家孩子从不shua抖音。
理由是shua抖音是比较LOW的行为。
这个观点,不是个例。
日常,我接触的人比较多,形形色色,很多人为了标榜自己的阅读深度或自律程度,会特意提到,自己从来不shua短视频。
我是什么态度?
我觉得,这都是因为压根不懂抖音。
抖音是今天最大的开放性智库,未必有多专业,但是基础的科普知识,你想要的,都有,各行各业,如电工,瓷砖,航模,改装车。
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专业选手。
我觉得,今天这个时代,不应该拒绝最大、最便捷的智库,这取决于用法,您是擅长在抖音上搜索还是只是接受其推荐?
那G家能否针对短视频平台发起全民科普呢?
例如,每天一节地理课,每天一节历史课,每天一节健康课,这个好不好?
很好。
但是,大家会极力的屏蔽。
我的感觉是,一个人若是愿意学习,他完全可以自学任一领域的本科课程,挨着一节一节的学就行了。
学习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很多人抱怨没有渠道学。
不是,而是你没有学的这个意识。
真有了。
学习渠道太多了,说个更有意思的事,其实,大学,你也可以随意的旁听,若是你愿意替某些同学点名,他还要请你吃饭。
例如我大学时106个同学,别说老师了,班长都未必能叫出所有人的名字。
抖音,真的不能低估。
你想去的城市,你想体验的生活,你想学的技能,它全有。
这是人类的智库。
你竟然敢自诩瞧不上它?
…………………………………………
对年轻人最重要的三件事:在哪里生活,和谁在一起,从事什么职业。
年轻人应该花大量的时间思考这三个问题,并积极地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但实际情况,大多数人都随波逐流,很多顶级大学的毕业生也很难幸免,甚至毕业几年后都没想好自己要做什么。
进而习得性无助,消极、散漫,甚至可能抑郁。
我这些年渐渐发现了“自信”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我以前一直觉得,“自信”的意思是“我现在已经好厉害了”,其实不是的,“自信”应该是“我现在虽然还不厉害,甚至差得还远,但我相信努力可以让我未来成为厉害的人”。
货真价实的“自信”一定包含了对自身现状的承认,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人,本该没有那么重要的。
重要的是假以时日,你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叫,自我预言的实现。
我个人的理解是编辫子,不断给自己整理一些可实现的、有确定性的日计划,例如每天做100个俯卧撑,你能百分百预见五年后自己的胸肌发达了,胳膊变粗了。
实际上呢?
你每天只拿出了10分钟而已。
你一天有24小时。
除掉睡觉的8小时,你还有16个小时可以用来分配日计划,你会发现,你确定性的日计划越来越多,可以预见的美好越来越多。
例如你决定成为一名羽毛球高手,每天再拿出20分钟来,跳绳10分钟,对墙抽球10分钟,一年后,你发现你也跻身高手行业了。
例如,你想自学历史,那很简单,你把朝代按照时间划分,划分为100个节点,每周只学习一节,两年后,您是历史达人了。
类似的日计划越多,你能预见的结果越多。
你越自信。
例如每年规划两次出国,从30岁到60岁,您还可以去60个国家。
万物皆可规划。
一规划,你突然发现,生活原来是可以如此的脚踏实地,如此的步履稳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