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这本书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经是耶鲁大学英文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导师。
这本书描述了美国常春藤高校的精英学生正在经历的迷茫和焦虑,剖析精英教育模式的弊端,阐述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强调博雅教育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摆脱现有怪圈的建议。
对于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高考前后建议读读该书,或许会对如何择校和如何规划大学生活有所帮助。
1
读完这本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尤其是我这种大学毕业多年的人,回眸往事,无尽感慨啊。有多少学生在入学前真正地思考过这些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大学?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大学生活该如何度过?
其实跟我们一样,美国常春藤高校的精英学生们,也没搞清楚这些问题。这些精英学子们从小就被灌输了这样的意志,进名校,赚大钱,成精英。
他们不用思考,因为他们的父母已经给他们做好了安排,他们按部就班就行。
他们不用思考,因为他们没时间思考,他们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上辅导班、发展体育特长、参加课外活动,以此来完美申请大学的简历。
他们像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机械地完成着一系列的工作。
这些优秀的学生,纷纷选择法律、金融、医学等热门专业。在学校里,他们忙着参加各色各样的社团活动,忙着取得极高的GPA,忙着准备各种论文,忙着完善自己的求职简历。
他们毕业后成为律师、政客、金融分析师、外科医生,薪水丰厚,地位崇高,生活富足,成为社会精英阶层。精英也有焦虑和空虚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迷茫和困惑。他们的生活就像在跑步机上不停地奔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跑,也不知道何时能停下来。环顾四周,身边的人都在跑,自己停下来就是个异类了。
选择名校,选择热门专业,这是一条多数人趟出来的“稳赢的道路”,走这条路最划算。不走这条路行吗?换条路走,失败了怎么办?
所以,自己不用想了,前人已经给我们想好了路,跟着走就行了。
2
咱们中国的大学生呢?情况类似。可能有些人惨点儿,想考名牌大学考不上。
那些削尖脑袋往名牌大学钻的同学,应该差不多都怀着这样的心态吧。选择名校,只是因为他们排名靠前,他们有顶尖的、吃香的专业,他们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十年寒窗苦,就是为了踏进名牌大学门。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个为什么,这些学生可能会懵逼,大家不都是这么想的吗?是的,来不及问为什么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先挤过去再说。
好不容易挤进了名牌大学,然后呢?用前几年网络上经典的语录来回答:大学就是换个地方玩dota。当然这是句玩笑话,但却反应了一个普遍的现实,这些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非常迷茫,找不到兴趣,找不到方向,大学生活完全是浑浑噩噩的状态。
现在回想我的大学生活,感觉完全浪费了四年的时光。没有方向,没有想法,没有计划,只是想着做点什么事,能让自己的求职简历更好看,找到更好的工作。
为此,我参加了很多的社团活动,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也跟风去参加一些比赛,却没有全心投入,混个经历,丰富一下简历。成绩虽然不错,却是典型的应试学习,平时不怎么学,考试前半个月开始根据重点内容突击复习。学习的内容也是不求甚解,考完试就还给老师。这样一路混过来,简历是可以写的漂漂亮亮的,可全是水分。
3
《优秀的绵羊》一书里,作者反复强调,大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思考的能力。学生的脑子就像一台电脑,可以存储知识和信息,但是要处理这些知识和信息,就需要安装软件,而大学的教育就是给学生的大脑安装软件。
我们的学生倒是学了一些知识,存储了一些信息,可是如何运用它们的能力依旧丧失。现在的大学生有多少真正学会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
该书作者还强调了博雅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往往是理工科大学生忽略的。很多理工科的学生把全部经历都花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上,视野狭窄,思维局限,虽然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对口专业的工作,但是他们充其量也只是“优秀的绵羊”,温顺地听从指挥,过上机械的生活。
如果我有机会重新上一次大学,我会抓紧时间做三件事。一是广泛地读书,各种领域的杂书,文学、哲学、历史等等,开阔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维,增加自己的修养。二是好好利用大学的选修课和名人讲座,有机会与那些教授或名人交流。三是勇于尝试,不怕失败,不怕犯错。
为什么要做这三件事?因为通过这些经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从而更好地审视自我,在实践中重塑自己。我们的很多选择都是以别人为参考,却很少以自己为参考。看到别人学软件编程,毕业赚大钱了,我们也想去学。可是我们却没有仔细思考,自己到底喜不喜欢编程。
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大学生活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狭小的领域内做井底之蛙。大学生活简单单纯,不用背负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是发现和发展自我的最佳时机。
本专业的学习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打开视野,拓宽思维,勇于探索,不要过僵化的生活。高等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智慧的成长和探索的一部分,而且这个旅程必须是学生本人为自己设计和践行的。学会思考,学会独立,不人云亦云,不跟风随大流,这些才是大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