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小妞

有老人带孩子的家庭,不知道有没有遇到以下的一些问题:
1、老人不接受新的育儿观念,坚持老一辈的做法。
比如,老人给孩子多吃盐,认为多吃盐才有力气。
2、老人看似听了你的意见,心里却不认可,不执行。
比如,你在家的时候,老人做做样子执行,只要你不在,马上就“做回自己”。
3、你给孩子立的规矩,老人却马上给破了规矩,造成孩子总是养不成好的习惯,你一管教孩子就去找老人。
比如,老人总是追着孩子喂饭,要不让孩子边吃饭边玩玩具或者看电子产品,你希望孩子养成坐在餐椅上自己专心吃饭的习惯。
4、老人总是帮孩子做事情,你却希望孩子可以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
比如,老人总是帮孩子收拾玩具,帮孩子洗手,而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养成好习惯。
5、婆婆公公总是背后跟老公“告状”,造成夫妻关系紧张。
比如,当你跟公婆沟通的时候,他们一声不吭,却在背后马上跟老公数落你的不是,造成夫妻关系紧张。
6、老人背后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爸爸或者妈妈的不是,造成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树立不了威信。
以上这些,大概在有老人的家庭里随处可见,也是让我们特别头疼的问题。

那要怎么破呢?给出以下建议。
1、首先我们要感恩老人帮我们带孩子,老人放弃自己轻松自由的老年生活,来到异地他乡帮我们带孩子,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态,不能觉得老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凡事多感恩他们的付出。
2、要跟老人沟通前,先让自己情绪冷静下来,发现自己正在情绪上的时候,暂时不要去沟通,可以自己出去走走或者听个音乐,一定要情绪平静下来再去沟通。
3、要给老人提建议之前,一定要选老人心情好的时候,同时要先说老人的优点(也就是先表扬),再提出意见。比如给老人买礼物啊等物质感谢,或者口头表扬。
4、定期开家庭会议,会议第一项就是感谢对方,提前写下要感谢对方的事情,比如感谢奶奶为我们每天辛苦做那么多好吃的。会议第二项,大家把家里遇到的事情拿出来一起头脑风暴,听听各方的建议,最后要达成一些一致的一些约定。
比如,约定好爸爸妈妈在管教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不插手,如果对管教方式有意见,可以私下跟爸爸妈妈沟通,但是不能当着孩子的面。
5、解决跟老人沟通的问题之前,先解决夫妻关系的问题,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所以凡事先跟爱人私下沟通,夫妻之间要先达成一致,然后再去处理其他问题。
这一点至关重要,要让爱人明白,你们小家庭的事情应该夫妻两个说了算,公婆只能给意见,大家庭的事情公婆说了算,儿子儿媳只能给建议,彼此之间要有明确的界限感,不能越位。
6、明确分工,爸爸妈妈是陪娃主力,老人只是协助。
很多育儿上面的不同,即使你很努力跟老人沟通,有可能都还是改变不了,那就明确各自分工。比如让老人负责做饭家务等事情,爸爸妈妈把时间用来陪伴孩子。比如晚上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了,就接手孩子的一切事务,陪伴孩子以及给孩子立好规矩,养成好的习惯等。

如果以上办法都解决不了,那你就问问自己,我能不能接受这些事情放手不管了,能不能接受老人带的孩子可能就是会有这些问题,能不能接受孩子就是不听你的听老人的话,如果你内心都可以接受,那就Ok,就放手不管了。
如果不能接受,又解决不了,那就考虑爸爸妈妈自己带孩子,不让老人参与进来。
其实,一个家庭如果婆媳关系很糟糕,最大的牺牲品就是孩子,另外还可能让夫妻关系走向解体。所以,一定是先解决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大人之间的矛盾,才来谈育儿问题,只有这样,育儿问题才能解决。

如果一个孩子出生前三年都是爷爷奶奶带的,一旦奶奶和妈妈之间有了矛盾,孩子从心里面就会恨妈妈,而向着奶奶。自然妈妈以后是很难对孩子有影响力的,更谈不上管教孩子了。所以,呼吁孩子三岁前,应该爸爸妈妈亲自抚养,多多陪伴孩子,而不应该一时偷懒让老人代劳。
好啦,今天聊到这儿,欢迎留言一起头脑风暴啊。
作者:黄小妞
写于2020年3月1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