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创,纯属虚构。勿对号入座,文责自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滇西南的一个小县城生活,上学。父母本性善良,接触的人也多是善良的人。也多是些“落难”的人。记得有位姓杨的技术员,1930年生人。1948年重庆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却被下放到“农场”。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大多数人敬而远之,唯恐避之而不及,生怕引火烧身。但我父亲仍和他往来。有时还请他到家吃饭。父亲敬重有知识的人。在那个知识无用的年代,父亲讲到“重庆大学”时,明显带着崇敬的语气。所以,在我幼小心灵里,大学三个字,深深的印在我幼小的心里。那时,这种人很多。除杨老这种技术人才之外,还有会写书的,画画的,以及当官的。对于杨老,我记忆最深的,就是他讲过一句话,那时我问他“怎么样读书才有前途?”杨老讲道,“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这句话,在当时是一句即合时宜,又很玄妙的话。我现在还记得。仍不过时,是一句关于读书,成才及处世的辩证箴言。1982年以后,杨老调回总公司,任总工。
在那个年代,有幸接触过他们。并得到他们的点拨。首先,你要善良。不鄙视他们,不落井下石。你多少都能学到一些东西。一些受用一生的东西。在我们家乡,也确有一个曾和首长结成患难之交的。后来首长平反回京工作,他也受到重用。后来,官还当的不小。人都是有感情的,没错。
说到才艺,你也得有贵人相助。有贵人点拨。我小学有位老师,教音乐的。在那个年代就能写歌谱曲,当然是那种“来,哆,来,哆,米。来,哆,来,哆,啦,”的歌曲,一点不好听,不美。没有遇到懂音乐的贵人,更没机会读音乐学院。那年我见到他,没写作品了。估计还是那水平。其实他起步水平不低,关健没遇贵人,没机会学习继续提高。
说了才艺的,再说说文学,传统文学。不含网文,。个人看法,没有地域之分。全属善意,不喜勿喷。我个人认为,一个地区的文人倍出,自然环境奇特之外,人文环境很重要。即当地崇尚文化,文人相互砥砺,有传帮带的风气。也是贵人相助。在此粗略数数,个人观点。
先从云南开始,一,滇西作家群,如晓雪,作品多见巜滇池》,及地方刊物,二,滇东北的昭通作家群,如杨昭。等等。云南自古边地,文人本来就不多。我得承认。
接下来。四川,天府之国。文化发达,文人倍出。且代代相传。我记得的,司马相如,李白,杜甫,我讲客籍,不管原籍。李劼人,巴金,周克芹,魏明伦。八十年代的巴蜀现代诗群体。
北京的“京派”,上海的“海派”,现当代文学史早有定论,不一一叙说。说到东北,也是文人倍出,萧红。上世有位先锋派小说家,洪峰。现移居云南会泽。但毕竞是东北培养的作家。还有美籍华人作家,哈金,也应该列为东北作家。再说山西,也是不得了的,赵树理,晋派作家。河南呢,李准,阎连科,二月河,李佩甫。湖南,湖北,“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楚文化发祥地。屈原,聂鑫森。接下来说说西北作家群。张贤亮,张承志,刘亮程,雪漠。陕西属于西北,较特殊,古代的白居易,现代的从柳青开始,路遥,贾平凹,陈忠实。我从他们的传记中也惊喜发现,他们多重情义。上述三位,没成名之前,就已成文友。也属贵人相助。这也是陕西作家群在当今,不论作品数量,质量都遥遥领先的原因。接下来。山东,孔孟之乡,文脉绵长。古有蒲松龄,当代有张炜,莫言。沿海省市有鲁迅,郁达夫,戴厚英,舒婷,也是文人云集。
从人文环境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成功,离不开环境支持。离不开贵人相助,当然,现在是网络时代,似乎空间距离被拉近。但不论什么时候,读书,就是为了突破地域局限。读作家,作者,写手作品,寻找共鸣。摆脱世俗庸俗的疼苦。寻找贵人相助。当然,找到了贵人,还得靠你精读其作品。并一一读其传记,找出其作品形成的成因。作品风格形成的成因。学习,练习,自成风格。我认为,文学没有优劣之分。对我说来,好看有趣,有个人风格,能触动心灵,有美感能共鸣。就是自己的优秀文学。自己的学习对象。就说这些,希望对大家有用,还是那句话“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请多多指教,欢迎诤友评论。共同提高。
2023争8月昆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