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一号,五点早起,我迅速进入了复试冲刺的战斗。
虽然初试成绩要2月21号才能开始查询,但早些准备才能有备无患。春节期间虽然我也有学习计划,但无奈没有扛住吃喝玩乐的诱惑,把计划抛到了九霄云外。所幸的是,这20来天的“放松”,我也确实让身心都彻底放空了一把。
今天闹铃一响,我居然无比清醒。儿子还是挽着我的胳膊,一如既往地睡得香甜,我知道他稍后感觉到妈妈没在身旁会大哭,但还是没怎么犹豫就起了床。五分钟洗漱完毕就开始了复习。早上5点半到7点半,我看了一会儿书,还整理出一份简要的冲刺学习计划,效率高得很。
吃完早点,我就来了图书馆。儿子在家里,要想持续高效,一个有仪式感的学习场所是十分必要的。
在图书馆,从十点半一口气学习到下午两点半,我的电脑、平板和手机就齐刷刷没有电了,这才意识到午饭还没吃呢。在地图上搜索到了平和堂有家星巴克,收拾好东西准备去那里充电。
结果刚出了阅览室的门,就发现对面一间房里也有人在看书,好像还有暖气,进门一问,居然有充电口,我反复和门口的负责人确认这一间是否是消费区域,被告知是免费的,我高兴坏了。
你看,当你愿力十足时,全宇宙都会帮你实现梦想的。
复试冲刺需要读的专业书一共是14本,这个量和准备初试差不多了,但是初试那十几本书我可是看了一年的。好家伙,这下需要在一个月之内吃完。而且,我是今天开始正儿八经进行无纸化学习的,做笔记的软件都尚在适应当中。
所以,一开始是我也有点担心自己看不完。但有什么难得到“实干家”呢?我按照自己的拆分计划,一本本看下来,同时记录了每本书每天阅读量完成所需的时间投入。
让我意外的是,它没有那么难。主要原因是,我脑海里是有知识框架的,而且很多知识点我已经学过了,这让我意识到,这一轮的14本书,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去读,而是要对比着去阅读。
比如同样是讲语音,《现代汉语》就侧重于介绍基本的汉语语音特点,今天看的几本书里,有的侧重于介绍汉语语音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技巧,有的侧重讲解传统语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这个时候,做笔记的功底就显得很重要了。好的笔记,具有强大的链接功效,它能帮助我从足够多的角度整合对同一个问题的知识积累,激发我思考,实现创新。
此时,我感觉到,在这个档口开始“无纸化学习”探索,真是一种“机缘巧合”,妙极了!
图书馆的蜡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