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人生从你身旁溜走,这是玛丽琳在辅导女儿莉迪亚功课的时候告诉孩子的那句话。
父母的爱有的时候会令人窒息。那些被轻易附加的高期望值,那些人生的焦点,会让孩子人生的前半部分喘不过气来。
“我们是为了你好”,这是父母常说的话。成长的路上,太多的人一直在“乖乖女”和“叛逆的孩子”平衡,有的人在无数的内心挣扎和试错中成功了,有的人永远活在高期望值背后的气喘吁吁下。
1 大学生活
时间回到1955年,玛丽琳在拉德克利夫学院(现已经并入哈佛大学)读大一,她选择了物理学,因为她想成为医生。她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家政课老师)独自抚养她长大。
玛丽琳为了完成自己当上医生的愿望,她付出了很多,每天晚上的深夜苦读。大三那年,“美国牛仔文化课”上,她遇到了一个东方男人,詹姆斯·P.李(这门课的教授),就像母亲说的那样,她的女儿会遇到很多优秀的哈佛男人,玛丽琳清楚的知道这个男人与众不同,她希望自己未来的丈夫就是他,所以她也开始了主动追求,她会这样形容詹姆斯的皮肤味道—干净、浓烈。
童年的阴影,种族歧视,詹姆斯从来没有在劳埃德这个城市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身边的学生几乎都是清教徒、参议员或者石油大亨的子女,作为一个东方人家的孩子,他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他从不跳舞,不参加动员大会,哈佛大学七年的时光里的这种状况依然没有改善,直到遇见了玛丽琳。
大四那年,詹姆斯得到了一份工作,玛丽琳怀孕了,他们也选择步入婚姻的殿堂,虽然她的母亲见到詹姆斯本人(东方男人)反对这门婚姻,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嫁给了詹姆斯。怀孕让她不得不停止自己的学业。
2 婚后的家庭生活
婚后第一次的战争爆发是母亲过世后她独自一人处理母亲的后事,她觉得自己的内心是那样不喜欢家庭主妇的生活,她写好离别的字条又被自己撕掉,没有一声告别,然后默默离开这个家庭前往托莱多完成自己的学业,她的内心是那样渴望成为一名医生,她是渴望自己那样的与众不同。
好景不长,她在托莱多会很想念自己的家庭,但因为体力不支晕倒了,这时候她发现怀了第三个孩子,汉娜。命运就是这样的神奇,她再次回归到家庭的怀抱,玛丽琳的回家,让一家人是那么的开心。
莉迪亚(玛丽琳的第二个孩子)害怕有一天母亲会再次消失,父亲会因为母亲的离开而崩溃,而她希望家人开心,所以她选择了继承母亲的心愿,成为乖乖女,所以玛丽琳她将所有的期待都和焦点都放在了女儿的身上(她甚至忽略了其他的两个孩子,内斯和汉娜),她希望自己女儿有一天可以成为医生,但她忽略了过分的爱和希望是会令人窒息的。
汉娜,莉迪亚的妹妹,从出生开始就能敏锐的察觉家里每个人细微的变化,她很敏感,她能从姐姐的表情中发觉莉迪亚的笑容是那么的假,莉迪亚其实是那么的不开心。
莉迪亚是孤独的,她把日常安慰的希望寄托在了哥哥内斯的身上,她觉得内斯是唯一理解他们家那种奇怪而脆弱的平衡的人,内斯是那个可以一直拖着自己的人,不让她沉下去。
但后来内斯去哈佛读书,她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她觉得身边可以给自己安慰的人就这样离开了自己,当她把希望放在杰克身上,却发现杰克不像大家说的那样是个坏孩子,所以这种可以让自己歇斯底里放纵下去的可能也已经失去了。汉娜成了自己的跟屁虫,她告诉妹妹,如果不愿意笑,就不要笑(她不希望妹妹像她那样不开心,她希望妹妹可以真实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那时的汉娜并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慢慢的,她找不到自己希望的寄托,在父母失望的表情中,她找不到与自己、与父母和解的方式。她就像一根紧绷弦的小提琴,稍微的动静就会让自己嗡嗡作响,她觉得自己一直活在恐惧中,她不知道除了恐惧还能做什么,她觉得母亲离开的那段日子,她的发呆时光让她失去了很多交朋友的机会,在她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她一直问自己“为什么错的如此彻底”,也正是这样,莉迪亚选择和自己和解,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3 莉迪亚的离开
莉迪亚的死去,为这个家庭带来危机的同时,也让他们真正的理解到了什么叫做放手,什么叫做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莉迪亚的死让全家陷入了悲伤的氛围,母亲玛丽琳整天待在女儿的房间,内斯怀疑杰克这个坏孩子与妹妹的死有很大的关联,而只有汉娜似乎比较清楚的知道,姐姐的死真正的原因。
父亲詹姆斯看着妻子的样子,他内心的伤痛无从发泄,轻而易举的投入了自己助手路易莎的怀抱,不久那种温存的幸福感被玛丽琳发现了,他们谈话选择了分开,这次的分开让詹姆斯也变得冷静下来,他离开家并没有去路易莎那个可以往自己温存的小窝里,直觉驱使他来到了托莱多(妻子曾经离家再次读书的地方)。他清醒的意识到“为什么错的如此彻底”。他意识到自己原来是那样懂自己的妻子。
离家之前他的那句“我觉得你应该找到一个像你一样的男人”,其实他发现那个男人就是自己,还好一切不晚,他默默的回到家里,双方的那句“我以为你走了”成了和解最好的一句话,他的内心是那样的爱妻子,懂自己的妻子。婚姻的危机就这样化解了。
莉迪亚的死让他们明白,他们没有别的去处,只能向前,和过去和解。
4 温柔的全然接纳的前提
《无声告白》书的封面上『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爱是温柔的全然接纳的。
大部分的人都渴望过自己想要的人生,渴望我们的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告诉我们“去体验这个世界吧,人生开心尽兴就好。不管你走到哪里,都心存善意,也希望你能找到一爱自己的伴侣”,但显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有这样的生活、有这样的对话。
“我很喜欢我的人生,因为它很丰富,我觉得好的不好的我都要面对、迎接、拥抱。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我有无限的坚持和耐心去面对。”这是前段时间,张靓颖母亲发表声明之后,张靓颖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她很好的应对了母亲的“不对”。
青音有这样的一期节目《“张靓颖”们应该怎样与妈妈和解》,很多人都讲到了自己在面对父母高期望值和压力背后的无奈,他们觉得内心有种东西放不下,心理惯性的直觉告诉自己不听父母的话就是不孝顺。
或许很多人觉得那样很可悲,很可笑。但你又怎能知道,他们做出的每一个抉择是经历了多少内心的挣扎,从小的家庭环境以及经历在驱使着他们做每一个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自己的父母。
和父母和解之前是先要和自己和解,在反抗父母面前,反观自己,改变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爱自己的父母,而不是一味的顺从,理性顺从自己的内心,智慧的应对自己的父母,这个过程或许很长、或许很痛苦,但只要你愿意,依然可以到达与自己和解、与父母和解的彼岸。
还是那句话,别让人生从你身旁溜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