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间被无意识的消耗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每天看似忙忙碌碌的十几个小时,但如果认真的在床上反思的时候,会发现并没有完成太多重要的事情,大部分时间更多的是被无意识的消耗了。
这一幕想必非常常见:
拿起手机,对自己暗暗发誓,只看一眼的时候,不经意间过去了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最终在睡前暗自安慰自己一下:明天一定不刷了!
这样的场景、动作似乎每天都在上演,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掉进各种APP的时间陷阱里,每天都在用意志力对抗着各大APP产品经理设计的陷阱,是否会沦陷,全凭推送内容的好坏和自己当时的心情。
想必大家也都尝试过很多种方式,让自己不要过多的陷入无意识时间,我自己也尝试过,比如:延迟满足感,比如定些小目标等等...但经常在执行几天之后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会逐渐忘记自己一开始想要做的事情。
我一向崇尚大道至简这种说法,如果一个好的方法执行起来非常费力,大家一定是无法坚持的,所以一个方法在执行的时候,一定要简之又简。
近来读到《奇特的一生》这本传记,主人公柳比歇夫发明的时间管理法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会让人有种拿了时间这扇大门的钥匙,随意进出。
这种方法很有效
柳比歇夫利用他自己发明的时间管理法在生前发表了70多部学术著作,有分散分析、有生物分类学、有昆虫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哲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这些著作出版并广为流传。
这种方法很简单
只有4步:记录——统计——分析——反馈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的具体做法:
⑴记录。运用各种各样的耗时记录卡准确地记录时间耗费情况。他从1916年,也就是26岁开始坚持这个方法,并且使用了56年;
⑵统计。每周,每月,每年一次统计。每填完一个时间区段后,对时间耗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看看用于开会、听汇报、检查工作、调查研究、走访用户、读书看报等项目的时间比例有多大,并绘成图表。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他对自己每一项事务所花费的时间了如指掌,能够做出更精确和完美的计划;
⑶分析。对每块时间进行分析。对照工作效果,分析时间耗费的情况,找出浪费时间的因素。浪费时间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做了不该做的工作;做了应该由别人做的工作;做了浪费别人时间的工作;犯了过去犯过的错误;开会和处理人事关系时间过长等等。
⑷反馈。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消除浪费时间因素的计划,并反馈于下一时段。
和现代人各种时间管理工具和各种APP相比,这种方法简直就是回归原始,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方法却非常的高效,柳比歇夫将每一天的记录装订成结实的小册子,每天花多少时间,每件事情效率多高,都非常简洁明了。
这件事情唯一的难点在于坚持,但相比于打开手机刷刷无营养的短视频,动动手指切实的记录自己的一生显得更加有意义,相信这个方法会成为一把帮我们与各大无营养APP抢夺时间的利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