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写道,「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灿烂的花朵。」
灾难是一面镜子,照出最真实的人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不少企业家都在抱怨生存艰难,希望得到国家帮扶。而曹德旺却显得与众不同,他非但没有一丝抱怨,还积极捐款捐物、复工复产,被网友们称为「中国商人的表率」。
曹德旺,自幼家贫,初中就辍学,自 16 岁起在街头卖过烟丝、贩过水果、当过厨师、修过自行车,尝遍了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1976 年,曹德旺开始在福清市高山镇异型玻璃厂当采购员, 1983 年承包了这个濒临倒闭的小厂。从「为中国人做一片属于自己的汽车玻璃」的愿景出发,如今,福耀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具规模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少年的坎坷,创业的艰难,形成了曹德旺特有的慈善理念。
此外,父母的教诲,也塑造了曹德旺善良、慈悲、勤奋、坚韧的性格,为他日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当时,父亲曹河仁教导他,「男人有没有本事,并不是看读了多少书,关键是看做了什么事,怎么做事。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你数一数,有多少个心啊?」。母亲陈惠珍则告诉他,「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
美国工厂的插图获悉《美国工厂》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后,「男主角」曹德旺第一时间向导演表示祝贺,他还录制了一段视频发在官微上。在视频中,曹德旺讲到,「电影出来后,我很认真地看了三遍。我知道,您们用自己的手法,也没少批评我,但我还是感谢您们,我会很客观地接受您们的批评。这对我将来继续在美国发展,用什么样的态度,克服缺点,把工厂做得更美国化,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看了电影后,我也发现,您们的作品好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一样,不管是哪个界别,哪个年龄层,都能接受,都能够看,这就充分体现了您们作为一个专业传媒工作者的高度素养,我深深地佩服、尊敬您们。」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曹德旺还补充说:我同意拍摄此片,正是因为要对历史负责,与其对美国人空讲中国,不如让他们自己去看。我这个人的性格,光明磊落,我跟他讲,我敢做的你都可以拍,被你拍到你都可以播。我很自豪地讲我一辈子走过来,光明磊落。总体而言,这部影片展现了中国工人在工厂的劳动态度和热情,告诉全世界,中国今天的繁荣是靠努力干出来的。在国外,外国人虽然不知道我们叫什么名字,但是他知道我们是中国人。
昨天我看完美国工厂之后才认识到我们中国到美国去建厂是如此的不易,因为双方的文化差异造就了思维上的不同,在工厂里,美国的领导去福建去参观学习的时候,看到中国人的勤奋,一天上12小时,一月休1-2天,而他们是一周休2天,每天8小时,对于这种明显的差别感到很不可思议,而美国人有的人对于现状却不满意,请求成立工会来保障他们的利益
在曹德旺身上看到他的坚韧,看到他的大爱,在这疫情期间,他捐款一亿四千万,累计捐款120亿,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他说:我不认为我对慈善做了什么。但我最开心的就是,我让自己有一颗爱心,始终与贫困的弱势群体在一起,这是我真正的追求。
看到他那无私的精神让我为之敬佩,他说:年轻人真正想成功的话,一定要认识到格局、行为、形象非常关键。一个人要坚持原则,忠于自己的国家、企业和岗位,这样人生才会完美。每次看到这种激励人心的事迹鼓动这我的心,现今社会,发展如此迅猛,如果还是安于现状,必然早社会淘汰,在影片的最后一句话说全球三亿七千五百万人,会在2030年前会因为自动化去找新的工作,这句话给我敲了一个警钟。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认真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