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宋朝王安石的了解大多是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缘故。
能够成为唐宋八大家那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肯定在文学方面相当了得,他的诗也曾熟记于心:“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所以在童年的记忆中,王安石和其他诗人一样诗赋过人、下笔成文罢了。
阅读了梁启超的《王安石传》后对王安石一生的政绩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王安石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特别是作为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的改革成就却被宋史“埋没”了。
王安石改革成就被埋没的原因就是那些写宋史的人都是反对他的人,而后朝写史的人懒于分析,善于拿来,就这样王安石不仅被宋史埋没,而且被诬陷了近千年。
王安石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从民政、财政、到水利、教育、军事等等一系列的改革几乎都是一人顶着巨大的压力与阻力向前推动。好在有一个圣明的皇帝在全力支持他,否则王安石的改革将一事无成,稍早他之前的范仲淹的改革失败就是一个例子。
看看那些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所谓的当朝贤人吧:司马光,这应该放在反对改革派之首的大家;吕诲,这是第一个弹劾王安石的人,也是污蔑王安石十大罪状的人;另外还有我们熟悉的同为唐宋八大家的苏氏兄弟(轼、苏辙),范纯仁(范仲淹儿子),还有文彦博、韩琦、吕公著等知名人物。以上反对派都有左右时局的能力,可见王安石的改革阻力有多大。
王安石的许多改革都是超前的,甚至是超时代的,这在八九百年后梁启超放眼当时的世界大势后提出的。这样看来,王安石确实是一位千年圣人,其能力绝对在当时那些所谓贤人之上的,或者说根本不是一个层级,所以王安石提出的改革政策怎么可能被那些保守的贤人所理解呢?
在此仅提一项关于教育的改革就知道王安石的超前意识:当时(1068年,熙宁元年)王安石兴办的大学,比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创办于1088年)还要早二十年。
可惜的是,王安石创办的大学没能坚持下来,否则在中华历史上又多了一项之最吧。可在当时没能坚持下来的何止是他创办的大学呀,就连他所有的改革在宋神宗去世的当年就被一一废除了,这个人就是司马光。
我想,这也是王安石的改革成就不被历史传承的原因之一吧,况且当时所有反对改革的人都在去“王安石化”,甚至在宋朝的正史中把王安石写成一位阴险狡诈的小人。这不仅仅是王安石的悲哀,更是大宋王朝的悲哀,而且这悲哀正被后史所验证。
而更可悲的是竟然有人把宋朝灭亡的罪责也怪在王安石的头上,而这一黑锅,王安石竟然背了近千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