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诗歌史上享有诗仙的称号,而为什么是诗仙不是其他称号,这其中是有很多渊源的。
第一个原因就是李白从小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道家的影响最深,他小时候就表现出对中国道家异于常人的喜爱,正是因为喜爱所以才会去深入探索和研究,长久的道家学习研究,自然让他的个人品性和风格接近于道家人物。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跟他对道家的学习和喜爱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决定性影响。
第二个原因也是基于他对道家的喜爱,他结交了很多道家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经常讨论的话题自然是有关道家思想,在长期的这种思想浸润下,他的作诗风格更加接近道家思想。你是什么样的人自然会吸引和接触什么类型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暗暗的小磁场,悄悄的无形之中吸引着跟你有着相同磁场的人,这个磁场往往就是共同的爱好或者足够包容的胸怀。
第三个原因就是李白的诗歌里藏着深深的道家思想,曾经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到后来的全真山一些意象出现在他的诗歌里,这绝非偶然也不是偶尔的意兴所至,完全是长期的道家思想影响熏陶而致。李白的诗歌有股淡淡的道家风味,比如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还有他的对影成三人,举杯邀明月。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除了有自娱自乐的道教隐世情怀之外,更有一种超脱俗世生活的宁静。中国道家讲究消极避世,不入世的思想观念,学会在生活中修养和沉淀自己。李白的很多诗歌就有一种修仙的气质。
第四个原因就是李白在人生不得志失意的时候,大多数是通过用酒缓解失意的。中国酒文化盛行的文学时代应该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酒文化和道家思想,同样李白也是用酒和道家思想武装自己,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精神依托。他本人也的确有点仙风道骨,不肯阿谀奉承,宁愿退出朝廷也要保护自己内心的一片祥和之地。而且他这个人作诗讲究随性而为,往往都是酒醉之后诗兴大发然后吟诗作赋,趁着自己的灵感和兴头正浓烈之时抒发满腔孤愤之情。
这是我猜测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的以上几个原因,鄙人拙见。总的来说,李白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不太成熟,甚至有点神经质的孩子性格的人或者是老顽童性情中人。他少年顺风顺水,一时声名显赫,所以让他有点忘乎所以,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打击无法接受,只有选择逃避,借酒浇愁。他的诗歌和人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歌在他手里达到顶峰,他的心性始终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羡慕他一生都活得像个孩子,可是不希望是不成熟和未经历风雨的孩子,但愿自己能够经历世事沧桑后主动选择孩子般的纯真,而不是少不更事的天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