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大学生活
为什么你那么优秀,却还是一事无成?!

为什么你那么优秀,却还是一事无成?!

作者: 梦佬爷7 | 来源:发表于2017-07-22 11:58 被阅读0次
    众生百态

    01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社会以及像我们这样浮躁的一群年轻人。人人都在渴望成功,人人都在期望一夜成名。然而成功的概念向来都是定义少部分人,人人都能的成功,那就不叫成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优。

    但优秀一定能成功吗?未必!

    02

    这些年一直盛行的“读书无用论”,将读书人置于一个很窘迫的境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终究只是个历史。存在即合理,思考“读书无用论”这种观念的产生原因在于什么?个人觉得还是在于他的时间成本太高,而产生的效益值太低;简单来说,就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我们单纯以金钱来衡量,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是多少?之前看过一个报道说如果供养孩子直到大学毕业,每个家庭最少花费都在20万元以上,最多的达到了116万余元。

    那么假定参加工作后,孩子每月可拿多少钱、除去自己生活外每月可孝敬父母多少钱、至少需要多少年才能仅仅回报父母在经济上的付出?多数孩子选择了月薪在4000至1万元之间,每月可孝敬父母2000元至8000元不等,这样一个孩子少则需要十几年、多则需要40余年,才能仅仅回报父母在经济上的付出。

    03

    个人并不支持“读书无用论”,但我支持“只读书无用论”。

    读书能增进我们的见识,扩充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使我们更为优秀,不否认;但这种优秀只是概念性的优秀,是表面的,当这种概念性的优秀不能转回现实,产生价值:那么这种优秀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什么都在说速成,人们唯恐落后于他人;这种急切的诉求背后是人们渴望迅速提升自我的价值。

    学历不等于能力,读书不在于数量。

    一直很反感别人说我读了多少书,因为读书的多少并不能直接转换成我们的资本,在你没有消化它之前,它只是个书。与其追求读书的数量,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读书的质量。

    始终认为使我们成长的并不是读了多少书,而是对这些书的思考,这些思考才是我们成长的经验。在这里,并不是说人不要读书,而是说不要只是读书;读的书再多,当你不能转换为现实的思考经验,这些书也不过只是你显摆的数据,

    你自以为是的优秀也不过是表面的优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所以请有价值的优秀!

    04

    一直在思考杨修之死,究竟为何?大概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

    三、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对于第一点我是不认同的;历史上的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只要能为他的政权效力,即便像陈琳那样曾为袁绍著文辱骂他祖宗的人,他都愿意接纳,更何况是杨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曲略》中有这样的记载:“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谦恭才博。建安(汉献帝年号)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曹操)请署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曹丕)已下,并争与交好。”

    《世说新语》中也有这方面记载(详见“有关资料”),都可以证明曹操对杨修的重视非同一般,说曹操嫉妒杨修的才能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第二、三点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呢?我想有两点

    1.学会收敛你的优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

    2.正确的显露优秀;因时制宜,审势而行。

    05

    优秀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绝不是充要条件。

    有能力有脾气:怀才不遇
    有能力没脾气:春风得意

    成功=有价值的优秀+谦逊低调的为人+审时度势的把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那么优秀,却还是一事无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qu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