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故事读书
人物故事系列:苏轼(四)

人物故事系列:苏轼(四)

作者: 卿心如水minnie | 来源:发表于2022-10-15 23:32 被阅读0次

重获生机

自苏轼入狱那天开始,许多人都在想方设法营救他。

苏辙刚得知哥哥被逮捕的消息,就连夜写了一份奏章呈给皇帝,恳请解除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

已退隐的王安石,虽当年与苏轼政见不合,但他爱惜人才,不忍苏轼受难,上书道:“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宰相吴充,以曹操能容忍当众击鼓骂曹的祢衡一例,来劝谏宋神宗宽容苏轼。

曾任吏部侍郎的范镇,是苏轼的忘年之交。在自己也被牵连此案的情况下,他仍奋不顾身上奏疏请求赦免苏轼。

宋神宗的祖母太皇太后,听说苏轼被关押在御史台,对神宗说:“记得当年仁宗皇帝选得两名宰相之才,一个名叫苏轼,一个名叫苏辙……因写诗而坐牢,开国百年尚无先例……”

不久,太皇太后病重,神宗想大赦天下为她增寿。太皇太后说:“不须赦天下凶恶,只放了苏轼就够了。”

宋神宗终于下令复审苏轼一案,从轻发落。

十二月底,最终结案:诏令苏轼贬官黄州;苏辙代兄受过,贬官筠州;与苏轼来往密切的官员或贬谪,或罚不同数量的银钱。

躬耕东坡

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来到了贬谪地黄州(今湖北黄冈)。诏令上规定“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苏轼无权参与公事,只是一名受监管的闲散犯官。

因为没有官舍可以居住,苏轼只能借宿在一个叫定惠院的小寺庙里,跟和尚们一起吃斋。

劫后余生的苏轼,回想此番遭受的陷害,心有余悸。初到黄州的日子里,他白天闭门不出,晚上才悄悄出门散步。

一天晚上,苏轼漫步在定惠院不远的长江之畔。望着江边残月,感觉寒气袭来,孤雁飞过江面,一声悲鸣划破寂静。回去之后,他久久不能入眠,展卷而书: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定惠院寓居作》)

与在密州时一样,苏轼没有让自己长久地沉浸在孤寂中。

他开始尝试与不同的人群交往,每天去田间、山野、市井、寺庙,与路人随意聊天说笑。泛爱世人的天性,让他独具豁达随和的气度,很快他的身边又聚集起一大批各个阶层的朋友。

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三个月之后,苏辙护送嫂侄从九江前往黄州。与家人相聚之后,苏轼一家搬进了一个原属官府的水上驿站临皋亭,勉强安顿。

接下来,苏轼开始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他现在没有俸禄,只能得到一些微薄的实物配给,无法养活一家子。

在朋友的帮助下,官府批给苏轼一块废弃的营地。这块营地位于城东的一个小山坡上,约五十亩。

于是,苏轼开始带领家人开垦耕种、辛勤劳作,他还经常请教当地的农民如何提高收成。

除了种水稻、麦子,他还种了桑树、枣树、栗树,又辟出几方菜地,种上时蔬。

苏轼望着自己的成果,颇为得意,他将这块地取名“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躬耕的生活并不总是适意,遇上干旱、洪水,收成很惨淡,但苏轼总是安然面对,没有怨言。食物不够的时候,他就缩减饮食,“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黄州的猪肉价格很便宜,但穷人不知道怎么烹饪。苏轼买肉回来研究烹制,终于自创一种方法烧出美味的肉。

他写了一篇《猪肉颂》:“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焰烟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这道菜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东坡肉”。

诗意飞扬

宏阔的胸襟酝酿出豪迈的诗情,秀美的景致激发了创作灵感。在黄州的几年间,苏轼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在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有一次,他们一行几人走在山林里,突然下起了大雨。没有躲雨的地方,朋友们都抱头缩起身子,甚是狼狈。只有苏轼依然漫步前行。

不一会儿,雨竟然停了,天空放晴,仿佛刚才的雨只是一场幻觉。

事后,苏轼回想起这一幕,若有所思,提笔写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还是在这个春天,苏轼与朋友同游清泉寺(位于今天湖北浠水县)。年近五旬的他小疾初愈,心情舒畅,看到寺前由东往西的流水,即兴挥毫: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而苏轼最常游览的去处,非赤壁莫属。每次来到江边,总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吸引着他,无限遐思萦绕在脑海。

某天傍晚,苏轼独自来到赤壁,千头万绪化作诗句,涌向心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初秋,苏轼与朋友们泛舟于赤壁之下。尽兴而归,他用文字记录了这次欢乐的游玩,让后世得以感受当时的飘逸洒脱。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深秋的一个月夜,苏轼与三两友人“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只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挽起袖子,攀上险峻的岩石,站在高崖上仰天长啸,却突然有一种悲凉横亘在心间,“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回到船上,看见有一只孤鹤横江飞过。

等到苏轼回到临皋亭入眠,梦见一位道士问他“赤壁之游乐乎?”梦里的苏轼猛然想起那只孤鹤,问道士“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回头一笑,苏轼也从梦中惊醒,“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这就是充满玄幻色彩的《后赤壁赋》,也是对《前赤壁赋》中亦真亦幻的奇妙夜景的延伸。

黄州赤壁,也从此笼罩上了一层仙境般的神秘面纱,令无数后人为之倾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物故事系列:苏轼(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sr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