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不听话,贪玩不爱读书非常头疼,甚至束手无策。那不妨来看看《聊斋志异》里一个“恶毒”的继母细柳的故事。她在丈夫去世后,通过“虐待”丈夫前妻留下的儿子长福,使长福最终走出了叛逆期、顽劣期,幡然醒悟,读书有成。
细柳是续弦。结婚时,前妻留下的儿子长福已经五岁。细柳对长福也是视如己出,以至于长福对她很依恋。后来丈夫不幸意外身亡,而长福长大到十岁开始上学。却因为家中缺乏父亲的管教,娇惯懒惰,不肯读书。小孩子的爱好就是逃学去和放牧的儿童玩耍。细柳先是骂,长福当耳旁风,又是打,还是顽劣如故。细柳没办法,就给长福说:“你不爱读书也就不勉强了,但是小门小户,也养不起闲人,你就和仆人们一起干活吧。不听话就用鞭子抽!”
长福从此穿上破衣服去放猪,回来和仆人们一起吃饭。没两天长福已经吃不了这个苦了,就给细柳说他又想去读书了。细柳根本不搭理,长福只好天天拿个鞭子出门。到了冬天,长福的衣服露着洞,脚上也没穿鞋子,就像一个叫花子。村里人都对细柳指指点点,说她狠心,细柳就当没听见。
终于长福受不了这个罪,丢下猪一个人逃走了,细柳也不派人去找。长福在外要了几个月的饭,实在饥寒难忍,只好回来。又不敢进门,求着隔壁的老太太出面找细柳。细柳说想进门先挨一百棍。
长福急忙进门愿意挨一百棍子。细柳问他知道悔改了没,长福说知道了。细柳说知道了就好,那继续去放猪吧。长福大哭,跪着说愿意挨打,但一定要去读书。
这时候细柳知道长福吃尽苦头后,心性已经改变,就让长福洗头换衣服,重新读书。结局不用说,长福自然是发奋攻读,接连考上功名,且对细柳恭恭敬敬。
这个故事其实还是很有启发的。不说继母继子,就是正常家庭,也是慈母多败儿。小孩子小时候还是需要正确的引导,毕竟贪玩、怕吃苦是天性。而读书就是既没法贪玩,也是一份苦差事。
从以毒攻毒的角度来说,只有让孩子懂得什么是更苦,才能觉得学习不苦,还很“轻松”,值得珍惜。就像长福宁愿挨棍子,也坚决要读书一样。
看到有的家长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也安排孩子去老家,或者假期做一些勤工俭学的事,这都是想让孩子有特别的经历,克服娇惰,从而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学习方面也能够更加自觉。而有的家庭放纵不管,或者引导无方,也确实会有孩子沉沦于叛逆期,和家长闹得鸡飞狗跳,最终耽搁自己的前途。这是需要引以为戒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