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析:作品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作者: 寻虎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08:35 被阅读283次

学生的原文

侄女阿琴又是电话又是微信,一直在询问我何时进城做工,因为两个孩子读书,家里己经欠了几万元债,可我又实在不忍心把年迈的婆婆扔给患有严重气管炎的丈夫。 今早,一场中雨就一直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 院墙外的菜地里,一条一条雨丝从天而降,雨水受菜叶的阻挡,​不能直接钻下地,不得不跌落在那些手掌宽、尺来长的苦荬菜叶上,淡蓝色的菜叶上一下子便聚下了许多一粒粒晶莹透亮的水珍珠,雨条持续地击打着菜叶,而菜叶上的水珍珠就干脆在纤长的、摇晃中的菜叶上快乐地滚动着。 菜畦旁边的那些香附孑草叶,它们可经受不住雨条的捏弄,虽然是野草,它们纤长的身姿又是如此的娇柔,一场不大的风雨,早已经把一条条嫩绿的细草叶,击打得东歪西倒,横直交错。 ​

我大范围修改

雨一直下个不停,雨水在苦荬菜淡蓝色的叶子上勉强稳住身子,很快叶片一斜,亮晶晶的水珠跌落在干涸的土地上,随着雨势增强,叶子倒伏在地,任有雨水冲刷,闪着白光。

阿琴的微信:哪一天进城做工,到时候告诉我一声,我去车站接你。

哪一天,我不知道哪一天。

一阵风将香附孑草叶吹得东歪西倒,像理发店地板上散乱一地的乱发。对面胡家的土墙被雨水浇得湿透,墙皮一点点剥落下来。这雨一时停不下来。

婆婆在里屋干咳了两声,我等她咳出第三声,可是第三声却没了下文。不会喘不上气吧?我绷紧了身子,准备站起来。婆婆突然像撕裂一张破布,发出一长串咳嗽,仿佛这块破布永远也扯不到底。

侄女阿琴又是电话又是微信,一直在询问我何时进城做工,因为两个孩子读书,家里己经欠了几万元债,可我又实在不忍心把年迈的婆婆扔给患有严重气管炎的丈夫。

作者一股脑写出来,不但拥挤,而且并不感人。  事情要拆开了写。

而且这是真实的要求,并不是说运用某种技巧。

当你意象出现一些烦恼的事情,并不是一股脑,而是一点点出来。谁也不会一股脑,会很痛苦。


一点点表现,读来感受也会逐渐增强。

我们都会说写作的真实,但表面的真实和内在的真实,是有区别的。讲故事很容易一股脑堆砌,

只有描写进入意象,才会比较真切带着感情和意味。

这些都是我自然地去写,并没有刻意,三五分钟也不容多想。

雨一直下

不需要写中雨。

为什么这么做呢?

1.会摆脱束缚,因为你不一定能准确描写出中雨和小雨的区别,为何束缚自己?

2.即便是中雨,也不需要说,而是描写来表现。

阿琴的微信:哪一天进城做工,到时候告诉我一声,我去车站接你。

同样的。为何去掉侄女

因为是不是侄女不重要。

如果是侄女,需要这个人物做配角,那么在后面的相遇中可以表现,比如利用对话。

阿琴的微信:哪一天进城做工,到时候告诉我一声,我去车站接你。

我的像电影镜头。代入感是不是强一些?

哪一天,我不知道哪一天。

这句是什么?内心独白。

会不会让读者以为是一句短信回复?不会。回复短信不会这么写,只会写-——我也不知道哪天能离开

一阵风将香附子草叶吹得东歪西倒,像理发店地板上散乱一地的乱发。对面胡家的土墙被雨水浇得湿透,墙皮一点点剥落下来。这雨一时停不下来。

土墙剥落,也同时是心理描写,心情崩塌的感觉,很痛苦。描写的视角需要转移,才会丰富,多角度。

当然可以写电线杆,写大树,写屋顶,等等。丰富一点,有些层次,目光不能在一个地方。主人公既然心里茫然苦恼,看什么景色都苦恼。

婆婆在里屋干咳了两声,我等她咳出第三声,可是第三声却没了下文。不会喘不上气吧?我绷紧了身子,准备站起来。婆婆突然像撕裂一张破布,发出一长串咳嗽,仿佛这块破布永远也扯不到底。

这一段只写婆婆,不写老公。就是不要过于密集

意象里婆婆的咳嗽就要表现精确,不是随便写两句打发,表现力体现在每个地方,才有最终的表现力。试图一次总结性表现,那是说教。

为什么我写了三声呢?说明平常都是三声咳嗽。今天两声,很揪心,而第三声如同撕破一个破布,说明病情加重了。真是屋漏偏遇连阴雨,太痛苦了。

所以说没有一句是不咸不淡的话。写作运用平常话,大白话,但是如果不能有情有意味,那真是白开水了。

我没有作者的意象,我想象作者的意象,加上我的个人经验。依然还不错,是不是?

这就是意象的代入感,意象的表现力,能够传情达意。


真我的语言没有声音,但是你可以听到,你听到的是小语言,也就是意象的语言。你是一个抄写员记录员,真我才是写作者。

婆婆在里屋干咳了两声,我等她咳出第三声,可是第三声却没了下文。不会喘不上气吧?我绷紧了身子,准备站起来。婆婆突然像撕裂一张破布,发出一长串咳嗽,仿佛这块破布永远也扯不到底。

这段话根本不是我的,我从没有想到。可是在我写下的时候,我惊诧莫名。

大家常见的情况是,一句话里塞进去很多信息,却没有一句精确

要取舍,要舍得。不是事实如此,就得这么写。

随着意象来,每一句都不会多余,也不是闲话或者废话

你在意象里看到什么,准确说它呈现给你什么,你就表现什么

意象里有时间地点吗?

没有。

早晨

这两个字我也去掉了。是不是早晨,需要表现,比如天色的描写。而且大多数情况不需要写早晨。这些时间地点的标明,不利于意象的展开,很容易让作者跳戏,而不是精力集中在意象上。上午下午一点都不重要。

从意象出来的语言,句句都像真言。

相关文章

  • 实例分析:作品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的原文侄女阿琴又是电话又是微信,一直在询问我何时进城做工,因为两个孩子读书,家里己经欠了几万元债,可我又实在不...

  • 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毕业多年,你又没有想过,你跟同学们的差距是如何产生的? 原因有很多。无外乎努力、选择、运气、家庭背景等等。 201...

  • 【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①当你在想玩什么,有人在想学什么——时间;②当你在做计划,有人已出发——执行;③当你为上次失败沮丧,有人已开始下次...

  • 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最近,一直都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差距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之间的差距,班际之间的差距,校际之间的差距。今晚,一...

  • 硬件的坑让你很郁闷

    遇到坑,先分析坑是怎么产生的,再去找方法怎么解决。 --by 王子 名称显示加粗区别 实例:测试打印小票...

  • 和别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拉开你和同事或是同学之间的差距永远不是上课或是上班时间、而是下课假期或是下班时间,你在做什么? 欢迎大家下方留言讨...

  • 人和人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文/沐丞 前不久我发了不少篇关于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文章,有读者就问我为什么这么忙怎么还有时间刷电视剧,这是...

  • 人与人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今天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1.不断的坚持积累 2.正确的发展方向 这两点在一起有些人可以做到,可以沿着自己的人生...

  • 人和人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人和人是一样的,都只有一个身体;人和人又不一样,做事的方式、思考方式又完全不一样 人的差异本质上是认知思维的差异,...

  • 人和人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早上起来就是洗漱,简单街上买个早餐,开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例分析:作品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ul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