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利往往会腐败
绝对的权利绝对会腐败

快毕业了,有一次回到家,和邻居们闲聊的时候聊到了我毕业后的工作。
邻居:毕业干什么?
我:考研。
邻居:考研有啥用,还是得考公务员当官啊!
我:很难考的,我性格也不适合。
邻居:你管这干嘛,你要是当了镇长,别镇长了,当个区长,你大爷找你办事多方便。
我:那我估计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想起来几年前,家里的亲戚邻居,都说让我考公务员当官,给亲戚方便。


所以说《人民的名义》火了是有道理的,第一时间就去过了眼瘾,不得不说,确实挺特别的一部剧,说了很多一般剧都不敢说,政府敢于自黑,就是自信的表现。
但总有一种现实中实现不了,
电视剧里满足老百姓需求的意思。
也就是让你过过眼瘾,意淫一下就行了。
别想其他有的没的。
没有说故意鸡蛋里挑骨头,只是一直很相信那条公理:
所谓的百分之百正确的事,一定是百分之百的臭牌
相信大家一定注意到几个主要正面角色的身份:
副检察长的儿子是反贪局长
大法官的老公是省委副书记
大法官的侄女反贪局处长
系主任高升后当初看重的学生也都步步高升
市委书记的老婆是银行副行长
而那位一开始被抓的农民的儿子...
辛辛苦苦贪了上亿,全部上缴国库。
这是不是剧中的事实?
是的。
这是不是现实中的事实?
一半是的。

"门生故吏,同窗发小,父子母女,夫妻翁婿"
在整个政府体系里头运作,比比皆是。有亲缘友缘关系,意味着是有亲缘友缘面子,这个面子,小了说,是个安排,是个调动,中了说,是个项目,是笔资金,大了说,就是一条人命。
像这些官吏,看在他们老师/父亲/岳父/老领导等面子上,"勉为其难"给人家办事的,这个数目不是少,而是很多;而在"改开"洪流下被冲毁的基层社会,不仅把这种"办事"看成是帮助,看成是荣耀,而且还把"不办事"的看成是迂腐,看成是清高,看成是"不识时务"。
于是,以前的行业规矩,还是以后的行业规矩,这就是蔡成功们、高小琴们屡屡能在丁义珍们,胡玉贵们身上得手的重要原因。
突然发觉这个剧名字起得真好——《人民的名义》。
反腐靠的是少数精英的能力,没人民什么事,就是挂个人民的名义而已。

古代民本思想不够发达,建构于君父伦理价值观的道义,就只能逆取顺守,夺天下时讲天命,守天下时论尊亲。对官僚组织而言,这种双重话语系统并生并立。不讲道义,那就是李傕郭汜一般的匪类军阀,是为门户私计的封建门阀,不讲血酬,那就是乌托邦一般的空想主义。

新中国的一大成就,就是打翻了过去的君父伦理价值观,并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公仆”道义观取而代之。执政形式上为一党执政多党参政议政,政府构成上则号为共和。
在这样一种道义系统之下,执政群体想存在下去,如果不以人民的名义,那还能以谁的名义呢?
也就是说,对官僚系统内的人而言有一个最基本的共识:不管做什么,都要以人民的名义。
小官巨贪的赵德汉,贪了两个多亿也要处处讲奉献;截止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最大BOSS丁义珍,跑路之前还在和司机讲廉政;秘书帮和政法系斗法搞派系斗争,发难的由头无不借助为人民服务;刚调过来的省委书记沙瑞金,严惩反腐、整顿队伍的目标也是所谓恢复政府、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此外拼杀在第一线的反腐利剑、已经退下来的老党员,无不是以"人民的名义"在建构自己的价值观。
这个圈子之于其它圈子最大不同处,正在于它所有的行事都必须围绕"人民的名义"展开,因为只有在这个道义旗帜之下,他们的劳动才有意义,他们的祸乱才有抓手。

如果大家还对早年的《生死抉择》、《黑洞》、《天地良心》都还有印象,就会发现《人民的名义》并没有比这些同类剧作更出色多少。
眼下社会反响这么好,无非是一方面目前反腐是热点,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都很关注,另一方面多年未出反腐剧,这也算是近期突破的一个口子,更重要的可能在于出品方是最高检,精雕细琢,质量倒也上乘,而御史台官方出品更是挠到了不少观众的G点,似乎能从一部片子里看出反腐的决心和信心,于是乎便一边嗑着瓜子看着热闹,一边大呼过瘾大呼希望光明。
但是我不得不说一下反腐的另一件事:
越是反腐、越是倡廉,
我党干部就越来越会是一个贵族化趋势。
片中陈老说他很怀念以前的时代,曾经的干部清正廉洁,收人一台空调就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
那是中国大部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都是干过革命打过仗的老资历的年代,
那是一个生产力和消费力都极为匮乏的年代,
那是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四五十还得养活一大家的年代,
那是一个干部一个月工资一二百块,高级别干部还享受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保障的特供福利的年代。

当然,我不是说那个时代干部的清正廉洁是假的。对于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赤子之心我一直特别敬佩。
但是我也得告诉你,在那个均贫的年代,干部与普通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差距并不比现在要小,只不过因生产力的落后以及市场的不繁荣,才会有"检察长和我们也没啥不一样的,都是一样穿着麻布衣服"的错觉。你还真以为检察长和你们家不一样呢?你要觉得你家和检察长家一样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陈老你不能这么觉得啊。
陈老你怀念那个年代是真的,那个年代干部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也是真的。
但是陈老有没有想过,
您的儿子陈海为什么可以上汉东大学政法系?
与陈海一样年纪的人,当初有多少人上不了大学?
陈海为什么可以分到汉东省检察院?同届的学生有几人能分到省检察院?
陈海又为什么可以年纪轻轻40出头就任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这可是个副厅级干部啊?
副局长一看就是年纪资历比陈海都大不少的老干部,为什么提拔不上去呢?


越是反腐,越是倡廉,越是强调要把权力放在笼子里,越是说要加强监管打击腐败力度,就一定会有一大帮干部离开公务员行业,要么辞职要么下海。
大干部有能力有资历,换个企业一样可以当高管;年轻人,有活力有冲劲,辞职出去在哪儿挣不上这体制里发的几千块钱工资?上一代人的选择少。公务员工资高,福利好,还稳定轻松,大家自然愿意,哪怕我不图发财就想安安稳稳也无所谓。
终其一生正科级退休也能养活自己。但是现在还行吗?赵德汉堂堂处级干部生活还不是紧巴巴,只能吃炸酱面骑电瓶车?再反腐个五年十年,你看看这样的干部还愿意留在体制内不?
那能留在干部队伍的是什么人?
是侯亮平、陈海、陆亦可这样的各种二代们。
他们或是官二代,子承父业家族传统,反正父母养老不用你担心,有大批的门生故旧,你不犯错误再努力工作便能轻易脱颖而出,还可以接着往上送你一程;或是富二代,家境优越能够提供不错的经济基础,每个月几千块钱工资权当是挣个零花钱,老老实实不犯错,他也能在这个环境里无忧无虑好好成长起来,反正家里也不指望你这点钱,在体制内给家里整点政商关系的资本就行。
当然了,干部队伍中也一定还能留下别的人,家境一般的人有,不过,也就是靠着一股子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撑着了。
但是我不是说反腐倡廉不好,反腐倡廉一定是要搞的,电视剧都说了,腐败是社会动荡的导火索,再不反腐败,就要亡党亡国。只是光反腐败倡廉,又不给公务员提待遇,说实话,这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你:想给国家干活儿,先看看你爹妈的养老金,再问问你老婆答应不。

恕我直言,以当今中国之劳动力供给,绝大多数百姓还处在领生存工资的刘易斯拐点前段。换句话说,官员再贪,这钱无非是在资本家和当官的手里打转儿。官员清廉点,资本家就多落点。官员贪点,资本家就紧巴点。无论如何是到不了老百姓手里的。
真正可怕的政治腐败,倒又不说了。谁是谁的人,谁和谁是哪个集团。这里微妙,那里又微妙。不是人人都爱财,但只要你进了这个环境,任你三头六臂,也必须迅速地被这个环境规训。它告诉你应该什么样,应该怎么做。这个钱你要收,这个事儿你要办。


官场不怕脏,怕的是黑。
如果各人只是贪些钱,那自会有不乐意贪钱的人努力办事。不仅有,而且恐怕还不少。更不必说,贪了钱的人工作能力也不见得差。你让他贪。他再穷奢极欲,消耗得了几何?然而这种只贪污不破坏的美事儿存在过吗?从来就没有。贪污腐败的根源从来都在政治上。倾轧是正事儿,集团是我家。微妙微妙,微妙牵扯进了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那几根金条不过是贪腐之树上几个果子,其实虬根早已绵延百尺。
更可怕的是,这种所谓的微妙已经深入人心。人们都知道贪污是不对的,但却觉得这种微妙是官场理所应当的一部分。甚至大学里的娃娃们也开始有样学样,玩起学生会、社团,就开始琢磨起关系学来。
你是这个老师的人,我是那个书记的人。好像自己很成熟,很"社会"。那样子,活像个学爸爸抽烟的三岁幼童。他们长大些,口口声声地把贪污腐败斥为背叛人民,斥为做人的底线——是,他们还真不想贪,没错。
可他们回过头来却在微妙的关系学里烂醉如泥。他们享受。他们是真享受。殊不知这微妙的政治腐败才是腐败之根,有了根干枝叶,结出果子只是个时间问题。

有趣的是,
这个国家的反腐机构
雷厉风行地摘净了成熟的果子,
却把树枝繁叶茂地扔在了那里。
不知是看不见树的存在,还是在等待新果子的成熟。
不怕我党内部出现贪官,
有贪官是正常的,任何一个政党都有。
怕的是容不下好官,
当官场上没有一个人敢当好官的时候,才算真完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