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毕业时,我们就要面临招聘问题,那么我们又如何去看一家公司呢?今天我想用产品中的用户体验要素来分析一家公司。
学产品的朋友都知道用户体验要素分为:表现、框架、结构、范围、战略。
看一家公司我们先来看看这家公司的表现方面,我解读为:行业。这家公司是从事什么行业,金融、IT、建筑等等行业,从一个大的整体去看一家公司。接下来行业有了那么打个比方,如果这家公司从事的是IT,那么IT行业又分为很多种,从事游戏、互联网金融、平台社交、在线教育等等,我把这一过程叫做行业细分。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下一步框架,框架我是从这几个角度去细分的,先是公司组成部门,比如互联网公司都有财务、法律,客服、技术、产品等这些部门,那么这时就得想想每个部门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大方向是产品负责需求方面,负责提供创意,当然往深的方面讲,产品涉及的东西也很多,这里也不一一说出,而技术负责实现把创意实现,变成可见可用的东西。那么整个产品出来了,这个产品是否会触摸到法律呢?这时法律部门就派上用场了,法律部门负责产品所涉及相关的法律事项,而财务负责相应的产品价格清算,而客服部门负责产品相应的服务介绍、咨询。当然我说的只是这些部门其中要做的事情之一,如果每个部门都展开来说的话,很多都说不完。
下面到了结构层,我解读为:公司每个产品各部分盈利的组成结构,那么各个产品之间的盈利点又在哪里?想到这里思考问题的层次就更深一步了。而这些增长点用了哪些营销方法、增长黑客方法、运营方法,商业手段。又如何推广进行吸引新用户留住老用户,使老用户带来新用户的,产品又运用到了哪些人性的弱点直击用户的痛点、爽点的,这里又得说到人文心理学家马斯洛对需求的划分,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每一步细分下去,看到的将是认知,执行力强一点便是知识。
接下来是范围,我把范围看成是公司的产业布局,这里得和公司战略一起讲,先从公司的战略上来说,公司为了什么而成立?公司的理想是什么?再进一步就是这家公司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其实这就是可行性分析三部曲,我们在哪?我们去哪?我们怎么去?当知道了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后,接下来就是怎么去做了,用战略来导向产业布局,公司各个产业的规划路线,是怎么一步一步的进行任务分解来达到战略的实现。
想要了解这些又怎么具体去执行呢?这时要学会用工具,比如google、天眼查等工具,去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当然这里要说明一点,就是比如用google的时候,一上来就不要问一些傻逼问题,某某公司是怎么赚钱的,这里可以去看看曹大写的两篇文章分别是[关于阅读理解,我们学的,都是错的]以及[年轻人如何提高职场视野]这两篇文章,学习怎么进行超视角阅读,以及衍生下来的提问,怎么提问才能问到我想要的答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再来说说这篇篇文章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咱们从结构层去看刚刚我所讲到的增加产品卖点的那几种视野。其实仔细看下来可以学到的东西很多,打个比方我是做技术,当我知道了整个公司的组成部门,以及了解到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要做的工作。那么我是不是应该增加自己的沟通能力,这样可以多和这些部门的同事进行更融洽的共事和交流。从而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对待一个问题,学习别人解决问题的技巧,进而又可以学习商业、运营、产品、营销等实战技巧。然后自己业余时间进行这方面相应的补充学习,最后自己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些技能、知识进行自己的业余创业呢?这是一个方面。
再来说说战略这一方面,从战略这一方面我是不是可以了解到公司的愿景,从而知道公司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人才。简单来说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找什么样的人,公司老板是什么样的人,那他就会招聘什么样的人。比如公司老板是一个头脑开放性强、独立思考、做事勇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并相应改进,那么你大概就知道公司老板需要什么样的人。从这一角度上来讲能达到这一点的话,你就是合伙式入职,并且是从一个公司创始人的角度去经营一家公司。
当我们看到一篇文章或者一本好书后,学习到了一个知识点,我们不要跟着作者的思维走,而是看这篇文章的同时,要学会提炼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再把这信息运用到不同的场景里面,再把运用的过程用文字进行记录下来,那么这篇文章或者是这本书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这时的你来说就是:知识!以上是我在得到听完梁宁老师用她朋友的案例,运用用户体验要素的知识进行找对象的灵感。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记录的过程,才有了这篇文章。当然这篇文章如有写的不够好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来,我进行修改,谢谢。
我想留一个问题给大家,或者大家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自问自答。那么当你自己了解到了用户体验要素的五个方面的知识后,你怎么去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上进心呢?
本文原创发布于微信公众号 wu_you_lT,欢迎关注第一时间获取干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