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人性亘古不变:论德行 ——读拉布吕耶尔《品格论》(四)

人性亘古不变:论德行 ——读拉布吕耶尔《品格论》(四)

作者: 小洛与鞋带 | 来源:发表于2024-01-07 13:30 被阅读0次

    “埃米尔生来就具有那些最伟大的人物只是靠规矩,靠思索,靠经验方能具有的品质,他在幼年时期只要实现其天生的才能和顺应他的天赋就可以了。他在明白事理之前,就去做了,行动了,或者不如说,他已经知道了他未曾学习过的东西。我要说出他童年时期在游戏中就取得了多次胜利吗?只要看到他青年时期做出的行动,就可以说明伴随他一生的极大幸福和长期的经历。此后所有呈现出来的取胜机 会,他都把握住了;而没有出现的机会,他靠德行和运气也创造了出来:通过做过的和可能做的事,他甚至令人赞叹不已。人们把他视为不会向敌人退让,不会因敌众我寡或者障碍重重而屈服的人;视为一个充满本领和智慧、所有的人都已经看不见而他仍然看得清楚的一流人物;视为只要他率领着军团,便预兆着军团会取得胜利的人;视为一个人抵得上几个军团,在成功时伟大,在不走运时更为伟大、撤围、撤退比打了胜仗和夺取城池更加增添他的荣誉的人;视为集光荣与谦逊于一身,因此人们乐意听他说‘我们打败敌人’,也心甘情愿听他说‘我逃走’的人;视为忠于国家,忠于他的家庭,忠于他的家长对上帝、对众人忠贞不二的人;视为一个仰慕贤德,即使自己做得不够、做得不好,也同样心存钦佩的人,一个真实、淳朴、高尚,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德行略嫌不足的人。”

    电影《辩护人》中,宋佑硕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律师,为生存而挣扎,像所有普通人一样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对于曾经因贫穷和不甘心而犯下的错误悔恨不已,对于年轻人不知好歹的所谓抗争不屑一顾。潜藏在这个人身上的善良、感恩以及隐约的正义感在饭馆大婶的儿子镇宇被捕后开始萌发,对于宋佑硕,他可能从没有想过“德行”和自己会有什么关系。但“德行”开始死死地纠缠着律师,通过邪恶的方式。在看守所,母亲看到伤痕累累的儿子,晕死过去,这是对律师的第一次警告,案件的严重程度超乎想象;审判开始前,他已经看出检察官与法官早已暗通款曲,法官甚至暗示他判决不会发生变化,被同行孤立的律师只能指望靠一己之力为被告辩护;庭后,职员告诉他大公司的律师代理只有放弃镇宇的案子才行,再一次,事务所被打砸,家人受到恐吓,绝望的情绪笼罩着律师和作为观众的我们。

    正义往往在幽暗的角落发光,律师进入法院被人扔鸡蛋,在卫生间,记者同学将西装借给他,如同借出一套战斗的铠甲,告诉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曾经在暴行发生后被指派验伤的军医良心发现愿意作证,在法庭证明学生们都是被严刑逼供,屈打成招。律师慷慨陈词,坚定地宣称少年们无罪。镜头转向被告席和旁听席,人们交头接耳,面露喜色,我们仿佛和他们一样看到胜利的曙光,并迫不及待地想要驳斥那种不堪一击的观点,即认为在现实中,正义往往得不到伸张,而是戏弄、调笑和折磨我们,不但折磨肉体,而且折磨心灵,让人充满荒唐的无力感,仿佛在小说中,结局早已注定。

    不用我们自己挤出那一点点担心的牙膏,影片会戳穿我们制造的谎言和幻觉,因为一线生机的出现往往只是作为恶势力无所不能,并可以无所不为的一丝点缀,法院大门被推开,宪兵队闯了进来,检察官勾结军队,诬陷军医是个逃兵,证词因此全部作废。律师歇斯底里地嘶吼,仍被法警拖出了法庭。

    律师走上街头,追悼在事件中去世的学生,成了自己曾经最鄙夷的样子,最终成了被告。但影片毕竟给了我们一点光,全国的律师都参与为他的辩护,最后的镜头,宋佑硕嘴角颤抖,微笑中蕴含着希望,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作为我们心中的斗士和失败者,他正是那个“在不走运时更为伟大、撤围、撤退比打了胜仗和夺取城池更加增添他的荣誉的人”。

    有人在一个评论区充满恶意地调侃道:“作为人物原型的卢武铉最后跳崖自杀了。”隐含的意思似乎在说“他也不是什么好人”、“好人也不一定有好报”、“政治都是肮脏的”或者“不存在什么绝对的好人”之类的陈词滥调。

            

    没有人天真地以为存在完美无缺的人,阿喀琉斯无所不敌却也有致命之踵,西格夫里特战无不胜最终却因为肩膀上没有被龙血浸透过的地方遭到阴谋的杀害,这不是神话,而是媲美《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它们无比现实主义地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平民还是英雄,总统还是清洁工……他们都有自身的缺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那些伟大的人物身上汲取德行的泉水——这泉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消除自身的盲目和偏见,弥补自身的缺陷,培养和增强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驰神往、希望自己同样可以拥有的德行:智慧、节制、勇敢、正义、良知。

    我们清楚地知道,在现实世界中,要得到这些往往捞不到什么实利或幸福的好处,但是我们通过行动,践行那种康德所说的道德,“配得上幸福的道德”,“德福一致”,不是为了幸福才要行道德之事,而是反过来,如果我行道德,那么幸福是我配得上的。如果没有幸福,我并不为此感到道德一无是处,并不为此放弃道德,我像克里姆西尔德一样有一种坚守和信念,在她,是一定要为亡夫遭受的可耻的阴谋讨个公道、复仇;在我,德行高悬在头顶,仿佛永恒的神明时时刻刻审视着、监督着我的一言一行,并随时准备落下审判的利剑,以此让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有时在人生的过程中,人们不让我们享受如此昂贵的快乐和如此温馨的盟誓,以至于我们很自然希望至少允许我们享受这些;如此巨大的诱惑是无法抵挡的,除非我们出于德行,知道放弃这一切。”

    因此我只是怀着康德般的叹息,略微感到遗憾。但这种遗憾不会长久地纠缠着我,因为一种坚信:“向别人行善者是好人;因行善而受苦的人是很好的人;如果他因施善于人而受这些人的苦,那么其善莫大焉,以至于受苦愈重,善行愈大;如果他因此而死,那么他的德行便到此为止了,这种德行壮烈无比、完美无缺。”

    《辩护人》中的斗争就是鸡蛋与石头的斗争,一方强大、凶悍、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八面玲珑,运用自如,为了最终的目的可以无所不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一方软弱、无力,总是挣扎在生存的峭壁边缘,但存在着一种坚守的德行和良知,深信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是生活的目的而非手段,有抵御黑暗、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

                          

    是的,“鸡蛋终究斗不过石头,”“但石头再硬也是死的,鸡蛋再软也是活的。”仅仅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就已足够。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亘古不变:论德行 ——读拉布吕耶尔《品格论》(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vg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