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青来了

知青来了

作者: 野老说史 | 来源:发表于2024-03-03 07:05 被阅读0次

    乡村的生活节奏如同设定好的钟表,人们照常起床出工,早餐,晚餐。

    不记得哪年哪月那日,下午村道忽然锣鼓喧天,彩旗招展,村道也多出了很多标语,红的,绿的,黄的,蓝的非常好看。耍猴的,娶妻子的也是这么热闹。人们放下手里的活聚拢到树下看热闹。

    据灵通人士讲,这是一些从渭南、西安、铜川、宝鸡城里和工厂来的“知识青年”。

    “知识青年”这个名称令人不解。他们确实年青,但是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处于青年初期,甚至稚气未脱,没有上几天学,并不拥有多少知识。何况当时建国研究二十年,农村有大量的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生,他们的知识水准不必这些人差。并不需要他们来开化。那么他们来到农村又是为什么呢?据说,农村是块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又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就是说他们是来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来了。但是我又糊涂了,贫下中农代表的是封建的农业文明,而他们来自城市,代表着城市文明,由贫下中农教育他们这不是文明的倒退吗?总之,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反正他们是来了。

    他们先到公社所在地,欢迎会后,每个村分四到五人,有男有女。

    从车上卸下来的行李,除了被褥,再就是搪瓷盆,肥皂,当时贫穷的农村很少有人用得起牙刷牙膏。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见识了手风琴和口琴。说是知青,却很少见他们带来什么书。

    村干部和村民满面春风地走上前,将他们领到各自家里,安顿好后变散了。这项工作对于他们是轻车熟路,当年这样迎接过解放军,迎接过政府派下来的工作队。反正挑那些干净一些,家里没有病人和吵吵闹闹的小孩的人家安顿。

    这些大哥哥姐姐的到来,并没有带来多少文明,倒是原本淳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的乡村宁静被打破了,出现了很多偷窃的事情,有一天我堂兄家的羊丢了,在邻村的知青点发现了羊皮和羊骨头。地里的青菜瓜果莫名其妙丢失的也很多。大家心里明白。但是看在都是孩子,又远离父母的份上也不计较。他们势单力薄,又各个细皮嫩肉的,不懂得怎么干农活,甚至连韭菜与麦苗都分不清,他们基本上平时不怎么上工,上工也是添乱的多。因为基本上没有熬过大半年的,常常请假探亲,只有到分粮食时才来,按照上级规定,队上必须确保他们口粮,即使村民长期缺粮,到处逃荒,也没有少过他们的。因为这是政治任务。

    有一天,学校通知我们整队去邻村墓地参加一个知青的追悼会。那时,学校经常会被安排去做跟教学不搭界的事情,开物资交流会,开公审公决大会,开批判大会,还好没有参加过计划生育动员大会。学生常常被拉去凑数,那天冒着严寒,我们停课步行来到肃穆的会场,白幡随风刺啦刺啦飘摆,煞是瘆人,哭声盈耳,寒鸦点点,凛冽的西北风透过我们单薄的衣服让人浑身打颤,过了很久,几辆吉普车缓缓驶来,走出来的是白发苍苍,哭声悲切的几个人,还有其他年龄不等的人,一样的眼角挂着泪痕,不用说这些是死者家属,是远道而来送别亲人的,随后下来的是几个脸色凝重的干部。

    原来住在邻村的知识青年和社员被要求凌晨突击劳动,拆旧墙,送肥到田。(那时候学大寨,夜里经常组织生产活动)一个叫做高明的来自西安工程设计院的知青,黑灯瞎火的被倒塌的土墙砸死了。

    追悼会上领导嘴上是豪言壮语。这完全是一场可以避免的人为的安全事故,但是,会上始终未提责任问题,也没有人批评不顾科学,不顾大家身体健康的冒险行为。几句溢美之词,把一个鲜活的生命送入了坟墓,也把瞎指挥者的责任来个乾坤大转移。

    文革虽然结束几十年了,仍然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身负重责的人,热衷于搞加班加点以提高政绩的事情,至大家生死于不顾。实在可恶。

    据说整理遗物时除了几本日记,就是探亲时带来的几包舍不得吃的挂面,此外再没有其他,那时大家都艰难,城里也紧张。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留村的知青就更少了,知青点整天冰锅冷灶,没有生气,以后只要村上有了当兵和招工名额,几乎都被这些知青瓜分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青来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vy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