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人生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问题:
•汇聚性问题:越是理智的研究,答案就越是汇聚到一起。
•发散性问题:并不服从寻常的、“直来直去的”逻辑。例如教育、政治等领域。
2.汇聚性问题涉及的是这个世界无生命的一面,操纵活动可以畅行无阻,人可以充当“主宰和拥有者”,并不涉及生命、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所有相关问题。
3.发散性用于处理更高存在层次的问题。发散性问题不能被消灭,因为他们不能靠建立“正确的公式”这样的方法来解决。但它们可以被超越。
4.在政治领域,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就是自由和平等。自由反对平等,平等反对自由。但可以用博爱来超越这对矛盾,因为博爱的力量来自更高层次。
5.社会的健康取决于同时采取矛盾的活动,追求矛盾的目标。必须意识到,人的所有所作所为中都有成对的矛盾存在。
6.逻辑思维往往按照非此即彼或非对既错的原则来运转,这种片面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更明显的失实和失真。
7.人生就是一连串必须以某种方式来解决的发散性问题,只靠逻辑和推论的理性很难驾驭。这些问题,用以培养完整的人,它们发展的是人超越逻辑的能力。
8.人是由感受、思维和意愿组成的。艺术,如果着眼于影响我们的感受,可称之为娱乐;着眼于意愿,可称之为宣传。娱乐和宣传本身不会赋予我们力量,但会对我们施加影响力。
9.如果艺术想要获得真正价值,那它的吸引力就应诉诸理解力,而非细腻的感受。艺术的真正作用是“使我们心中生出攀登的愿望”。伟大的文学作品所涉及的,都是发散性问题。
10.所有重大民生问题,都介于自由和必然性这两极之间。它们都是不可解决的发散性问题。想要解决问题的焦虑,促使人们完全专注于智力,努力研究汇聚性问题。
11.要解决发散性问题,并不需要发明新的解决方案,只需要发展更高的能力。我们应该积极、耐心地让我们的思想,向着超过我们的存在层次不断延伸。
12.人的第一项任务:认识社会和“传统”,接受外界指引,从中寻找短暂的幸福。
人的第二项任务:消化他所获得的知识。
人的第三项任务:要等他完成前两项之后才能着手进行,就是找到自由。
一行精华:
人生就是一连串必须以某种方式来解决的发散性问题,只靠适用于汇聚性问题的逻辑和推论的理性很难驾驭。
触动,反思,改变:
理解了头脑与心智的契合、理解与操纵的契合、描述与指示的契合,以及四大存在层次和四大认知领域的平衡统一发展,就能对发散性问题和汇聚性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是整本书的发展脉络,逻辑严密,论证清晰。使读者一步一步走到让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场景:
原来我们一直沾沾自喜的成功,只不过都是汇聚性问题的处理而已。更可怕的是,因为沉溺于这种成功的感觉,我们对于在发散性问题上的长期止步不前,已经渐渐失去了觉知。如果长此以往,人类很可能在这种成功中陷入消亡。
因此,作者强调了宗教、哲学、艺术这些有利于发展更高层次能力的手段。借此我们有可能找到超越成对矛盾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