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完课后好累,但为了能拿到课酬,老师们努力的在第一战线拼搏,完成学员课消。
财务人员会在月底人工方式收集所有老师的课消数据,再进行分类核算,统计又慢又麻烦,费力还不讨好,由于数据量堆积后再核算,异常数据难以追溯,不是机构认账,就是老师痛苦流涕,财务能不能更加及时、有效、主动的方式核对老师们的课酬呢?
学倍告诉您,只要能认真完成每天的课消,发工资只需一个按键而已。
学倍不仅能实时核算普通大课的课酬核算,特殊课程的课酬也不在话下,接下来,让我们认认真真的看下如何进行财务功能的操作吧!
一、老师等级字典:适用于有不同等级老师机构的核算要求

二、课时工资规则维护:适用于有不同等级课程机构的核算要求,三种方式垂直覆盖
1.分成方式分为三种:
1)课次固定金额:老师上一种类型的课,每完成一节课的课消,该老师获得固定课酬,不区分上课学员人数
2)课单价固定比例:老师上一种类型的课,每完成一节课的课消,该老师按课单价的固定比例获得课酬
3)人次固定金额:老师上一种类型的课,每节课按实际上课人数,该老师获得实际上课人数的动态课酬(上课人数x人数单价)

2.老师等级分成控制开关:
1)选择“分成是否区分教师等级”为【否】时:不区分老师等级,所有老师上同类型的课程都可以获得固定单课课酬
(说明⚠️:分成数值(固定金额)=单节课固定课酬)

2)选择“分成是否区分教师等级”为【是】时:不同等级的老师上同类型课程时,获得对应等级规则的单课课酬
(注意⚠️,打开该项开关后,未维护老师等级系统自动视为无法获得课酬。)

3.课酬起算条件控制开关:
1)选择“提成计算课程基数是否区分教师等级”为【否】时:所有老师需满足起算基数(上多少节课后)后开始计算课酬
(说明⚠️,提成计算课程基数=完成上课基数后开始计算课酬,不算课酬的体验课程,才需要填入数值,普通课程数值默认为0,)

2)选择“提成计算课程基数是否区分教师等级”为【是】时:不同等级的老师有不同课酬起步计算基数,满足规则后开始计算单课课酬
(需注意⚠️,打开该项开关后,未维护老师等级系统自动视为无需满足基数条件计算课酬。)

三、老师等级与底薪
1.基础工资:适用于所有老师的基础工作(底薪)计算

四、班级中维护课程等级
1.给班级所上的课程配置课酬计算规则
(注意⚠️,需维护课程单价、选择等级信息)

五、查看工资报表
可按不同校区产生老师月度课酬报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