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67期“新”专题活动。
01
“喂,是袁老师吗?”
“嗯,您是?”
“袁老师,我是田淼淼妈妈,有个事想麻烦您下。”
“淼淼妈妈,您请说!我看我能不能处理。”
“嗯,是这样的,淼淼她们寝室不是6个人吗,她现在想和另外一个同学换个寝室。”
“换寝室?她们已经大二了,为什么要提出换寝室呢?是寝室同学间发生什么矛盾了吗?”
“袁老师,矛盾倒没有,她们处得都挺融洽。淼淼她们都知道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包容。”
“那是?”
“袁老师,跟您说实话吧。淼淼她们寝室有2个女生,关系很亲密,已经影响其他人正常生活了。”
“啊?有点意外,这个事我需要调查清楚才能答复您。”
“袁老师,调查?怎么调查?这不好吧。讲开了,淼淼她们之间真会产生矛盾了,我不赞成这样。”
“淼淼妈妈,但我不能仅仅听您一个人的话就去处理这个事呀?”
“不是,袁老师,我不是主张去干涉这个事,也从未想干涉哦。我只是想为淼淼申请换个宿舍。”
“嗯,明白。但换宿舍的理由是这个,所以我还是得调查清楚。”
“袁老师,这个调查就免了,真的会影响孩子们关系,会让我有新的担心,请您慎重处理。”
“淼淼妈妈,我知道了。”
……
02
“妈妈,妈妈,你是不是跟辅导员袁老师说什么了?”
“淼淼,妈妈担心你,帮你跟老师申请换宿舍了。”
“那你是怎么说理由的?她今天一个一个在问我们这事。”
“哦,她是这么在调查?你怎么说的?”
“妈妈,我都跟你说过了,不要跟老师说。同学们现在都知道是你跟老师反映的了。”
“袁老师的做法我真的无语了,一点方式方法都没有吗?只能用问的?”
……
03
这是朋友家里最近遇到的烦心事。淼淼妈妈思想一直前卫,她说,“家长、学校发现孩子有同性恋苗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将它扼杀在摇篮里,要想方设法去纠正,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明智。
要知道,人都是有探索欲望的,更重要的是,同性恋并不是病!
资料显示,1990 年 5 月 17 日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将同性恋从《疾病和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名单中除名,并把每年的5月17日设立成“国际不再恐同日”。我国也于2001年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范畴中去除。
跟异性恋、双性恋、无性恋等一样,同性恋也是人类正常性取向的一种,只不过它不是社会的主流罢了。
因此,即使发现孩子有同性恋的苗头,家长和学校也没必要因此而乱了阵脚,更不可以把同性恋当成“怪物”来看。”
淼淼妈妈烦恼的是,辅导员老师处理事情的稚嫩,把可控的事情变得复杂。
经过权衡商量,淼淼妈妈决定在学校旁租房,陪孩子走读,淼淼和她同学欣然同意,她们已被干扰的烦不胜烦。
04
淼淼妈妈还说,我们这代人相对还是传统的,现在观念不断受到冲击。
如:随着社会发展,95、00后群体逐渐成为主流。与前辈相比,他们对家庭和人生的态度有了巨大的改变。不少年轻人开始认识到,婚姻并不是他们追求幸福的唯一途径,而且子女的养育也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这些改变的背后,蕴藏着许多复杂的心理因素。
首先,传统价值观的冲击。95、00后成长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接触到了更加广泛的知识和观点。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受到质疑,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他们愿意追求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不愿意被传统的家庭框架所束缚。
其次,经济压力的增加。与前辈相比,95、00后面临更加残酷的就业市场和高房价。购买房子、养育子女需要巨大的经济压力,这使得他们望而却步。他们宁愿将有限资源用于个人发展和享受生活,而不是沉重负担下的家庭责任。
再有,婚姻观念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过去,婚姻通常被视为稳定的保障,但现在,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单身生活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并且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交友平台找到了满足自己需求的伴侣,包括同性伴侣,这使得婚姻的必要性逐渐减弱。
此外,心理压力和焦虑也是推动95、00后不愿结婚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导致许多年轻人陷入焦虑状态,他们担心自己无法养活孩子,或者担心是否能够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这种心理压力使得他们选择放弃结婚和生育,以追求更轻松自由的生活。
确如淼淼妈妈所说,她所述的问题早已存在于老百姓身边,成了当下社会新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