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本来应该是一个与幸福正相关的词。
但是,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反而被亲密关系所累、所困。
亲密关系,一般是指与自己亲近的人之间的相处,比如与父母、与伴侣、与孩子。
与他们相处的细节,都是一些涉及隐私的事项,即使遇到了问题,也是不会对外人倾诉或者求助的。
而恰恰是这些我们一生中最亲近的人,反而更加容易出现一些情感上的纠葛。
很多人在工作中对同事,甚至陌生人,和颜悦色;回到家中,反而开始暴露软肋,发泄情绪了。
这是为什么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是正常的。
因为人的很多情绪来源于期待。
当期待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我们对同事或者陌生人期待很少,或者没有期待,自然就不会有失望的时候。
而我们对亲人的期待会更多,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也会更多,自然就会产生更多的沮丧、失望,进而引发了抱怨和争吵。
《q》一旦期待落空,很容易出现4种负面的现象:
1、引起注意
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反常的反应。比如,突然伴侣不吃晚饭了,一个人反锁在房间里,不搭理任何人了。
在明面上看,可能是他不高兴了。
实际上,背后的心理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注意到他的不愉快,进而去安慰他。
错误的做法是置之不理,或者直接质问:怎么不吃饭啊,一会儿饭凉了。
最好的做法就是上线同理心,去陪着他,等他情绪发泄出来之后,哄哄他,用共情的方式,引导他将内心郁结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一起解决。
2、权力争斗
第一种长期得到回应的话,就会出现最常见的第二种:权力争斗。
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吵架。
这时候已经上升了对抗的烈度,开始用言语和气势,表达自己的立场,想要让对方难受,屈服,或者认定对方就是错的,自己就是对了。
这就是一种争斗,一种谁对谁错,这个事情听谁的权力。
这种斗争,不仅出现在夫妻关系,也会出现在亲子关系中,小孩子也会通过表达自己的愤怒,来试图争取自己的权力。
3、报复心理
如果,权力没有争取到,就会跌入报复心理。
比如,有些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者关爱,就会开始报复父母,来实现打击他们,搬回一城的目的,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利益。
上学不好好学习,考试故意倒数,甚至在学校打架闯祸,来让父母难受甚至伤心。
恋人之前,则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比如去喝闷酒、疯狂购物等方式,来寻找一种报复性的快感和安慰。
4、自我放逐
最后一种,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就是:自我放逐。
尝试了所有的方法,仍然得不到认同和归属感的话,就会出现一种无价值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是不值得被人关心和关爱的人。
这在很多孩子身上很常见,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还没有发育完善,很容易走极端。
一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的话,就会破罐子破摔,开始自我放逐。
《我的二本学生》一书中,讲述一个孩子在作文里写道:自己就是工业废水,不知道何去何从。
没有归属感和爱的认同,一个人就很容易就丧失了生命的意义,就会浪费人生,浑浑噩噩。
亲密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生的幸福感。
想要拥有幸福人生,在亲密关系的处理上,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智慧。
最起码,要规避掉以上这4种不良倾向。
网友评论